搜索
正忆庭阶下,崇兰半亩滋。无人春自赏,为客梦还驰。
江上聊三宿,关前岂五噫。新诗遥作别,长路更相期。
猜你喜欢
江阁听鸣雨,乡心一夕催。所嗟谈未半,相忆首频回。
郑重侯门俊,琳琅上客才。马卿游已倦,何计伴邹枚。
清溪奔快。不管青山碍。千里盘盘平世界。更著溪山襟(jīn)带。
古今陵谷茫茫。市朝往往耕桑(sāng)。此地居然形胜,似曾小小兴亡。
清澈的溪流欢快地奔流而出,穿越了青山的重重障碍。方圆十里的一片小平原。就坐落在青山与溪流的环抱之中。
茫茫今古,曾经发生过多少次沧桑陵谷的变迁,许多昔日繁华兴旺的都市,后来却变成种植庄稼的田野。这个地方的山川形势不比寻常,莫非也曾经历过某种小小的盛衰兴废么!
2、刘斯奋译著,刘斯奋诗译宋四家词选辛弃疾,广东教育出版社,2009.08,第108页
不管:不许。更著:再加上。
陵谷:高山深谷。市朝:人口聚集的都市。耕桑:田地。形胜:地理形势优越。
上片起韵赋写泉水,这是他站在桥上观望的第一景。他将泉水写得生气淋漓,气势不凡。先着一“清”字状其色,再以“奔快”写其流势之急,这样,泉水的声色形态就似乎写足了。以下在尽头处又以虚笔转出一境,以青山试图阻碍它,而它不管不顾一味奔腾向前的姿态,勾勒出了它的来处和去路,也赋予了它一种乐观、倔强的性格。接韵描绘上卢桥一带回旋曲折、山水环绕的地势,将一幅平常的山水画点染得清幽秀美。上片写景的特色,在于动静交错,生气栩栩,体现了词人对于山水的清赏能力。
下片即景遐想,由对眼前山水的清赏,转入对于自然和人事沧桑的思索。他因上卢桥一带襟山带水、十里平地的地理形势,猜想它也许是从当年的城市变迁而来。为了证明自己猜想的可靠,他先在表明这一看法前作出铺垫,也就是用人们常说的沧海桑田的观点作引子。在邈远的时间内,深谷变为山陵、山陵变为深谷的地貌迁变,在漫长的历史上,闹市变为桑田、桑田变为闹市的人间兴废,既然都是可能的,那么,作为形胜的上卢桥一带,有过小小兴亡,当然也就很可能了。这是先立其大,再言其小,顺势而下,无可怀疑。这样的议论,畅快无碍。
此词虽是随意点染,却也颇见理路,饶有趣味,写景兴叹,都臻上乘。而它的因小见大的思路,也表明了作者这一时期从大处、从根本处领略人生的情思趋向。
我家西土官南边,学省愁卧思言旋。羡公散吏一龙小,去卜真隐三龟连。
贤哉复有大夫叹,倦矣羞题刺史天。作恼岷峨限牛斗,梦魂相值意翛然。
形骸付与甄陶外,祸福难防倚伏前。孔雀若知牛有角,应须忍渴过寒泉。
休把庭华类此身,庭华落后更逢春。此身一往知何处,三界茫茫愁杀人。
春到雨初晴,正是小楼时节。柳眼向人微笑,傍阑于堪折。
暮山浓淡锁烟霏,梅杏半明灭。玉斝莫辞沈醉,待归时斜月。
维扬五易帅,山阳四易守。
我来七八月,月月常奔走。
帑藏忧煎熬,官民困驰骤。
世态竞趋新,人情盖诣旧。
如其数移易,是使政纷糅。
彼席不得温,设施亦何有。
淮南重雕瘵,十室空八九。
况复苦将迎,不忍更回首。
尝闻古为治,必假岁月久。
安得如弈棋,易置翻覆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