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陶令归来柳外津,看残秋菊又看春。虽凭绿醑倾佳节,也爱酡颜伴里人。
何处微词销白璧,尚怜素发倚青云。东风传得幽禽语,空对韶光一慨闻。
猜你喜欢
春光泼眼明,占胜得新亭。
棠醉风扶起,柳眠莺唤醒。
非无杯泛绿,安得鬓皆青。
且事日为乐,歌声莫暂停。
太师百僚长,历代皆有之。
所用有贤否,邦以分安危。
惟彼太公望,桓桓定周基。
至於尹氏徒,宁逃小雅讥。
汉唐姑勿论,我朝有元龟。
潞公四朝老,德望镇华夷。
咄哉京桧托,言之可嘘欷。
近者扬王庭,举朝莫言非。
太潞不可作,吾其谁与归。
松柏蔽广椒,薜萝翳幽户。夜气澄深寥,烟光澹林莽。
謦咳偶一声,四山欲相语。默思尘世容,变态亦何取。
晨眉方修蛾,夕步已猛虎。我拙百无营,遁迹避钟鼓。
天高月正中,星斗稀可数。屏息游太初,气象见上古。
陟降俨在庭,敢云不闻睹。安得终日心,常如此有主。
已报新题下紫泥,尚留佳谶筑新堤。一心国事忉忉在,万口民歌剪剪齐。
惜去辙须田父卧,催归诏有内臣赍。舍人若问朝天日,割尽黄云水满犁。
昨夜西风折义旗,今朝邦达竟何之。丰标无复张文远,酣战谁方许虎痴。
忠魄想应随烈帝,英魂犹自绕王师。睢阳誓志终为厉,愿壮山河殄裔夷。
剑潭百尺深,中有神物蟠。
东注骈山脚,凿凿穿巑屼。
广拟一苇航,声战两耳寒。
异哉黄头郎,放棹随飞湍。
势若从天来,千仞转一圜。
百里不及眴,孰与岭道难。
长篙信敏手,岸石如剑攒。
江头惮瘏痡,谁不谋所安。
嗟嗟彼征夫,遭时弃师干。
不裹马革中,来葬鱼腹间。
壮士等死耳,此命良辛酸。
仆夫第知免,笑言杂悲欢。
宁知利羞涂,倚伏如毫端。
岂无跛男子,不救为可叹。
晏安有鸩毒,怀哉宜鉴观。
落梅庭榭(xiè)香,芳草池塘绿。春恨最关情,日过阑(lán)干曲。
几时花里闲,看得花枝足。醉后莫思家,借取师师宿。
“日过”句:南朝乐府《西洲曲》:“望郎上青楼。楼高望不见,尽日栏干头。栏干十二曲,垂手明如玉。”此句化用以表怀人之情。
“几时”二句:花里、花枝之花,都是喻人。
这是一首描写游子春日思家之词。叙述上,曲折穿插,错落有致!所抒情感,强烈真挚,而且呈现出起伏跌宕的变化。
开头两句写春景:梅花初落,庭榭之间余香犹存;芳草已长,池塘岸边一片新绿。这一派园林春景是怎样被主人公关注的呢?说到这里,此词叙述方法上的特点就显示出来了。“春恨最关情,日过阑干曲”,这两句看似平易,其实它所表达的内容却是相当深入,相当曲折的。首先说“关情”,情之所钟,倾心关注。为什么关情于春景?对于游子来说,春景引发春恨,春景越鲜明、越绚丽,春恨也随之越浓烈、越深沉。这春恨,就是离别相思之恨,而此词的突出特点就是写出了这春恨由萌生恨到发展的时间进程。“日过阑干曲”,每日每时的行经园中曲阑的时候,主人公都在留心地观察春天的消息,梅花的开落、景色的种种变化,都时随地地收录在了他的记忆之中。也就是说,主人公是眼看看暮春天这个引人恨事的季节一步一步来到了人间。如今刚刚到早春的时候,梅香未散,芳草乍绿,已经让他“春恨最关情”了——不待言者,接踵而至的“春老”、“春归“,亦即草长莺飞、落红狼藉的景象,又将使我们的主人公更何以堪呢?上片四句,暗中交代了春来春去的时间流程,同时也说明了春恨滋生与蔓延的轨迹,从而把这个“春”字写活了,引人沉思遐想,而且情不自禁地发出“元应叹息”的无限感慨,这种写法,当然是生动、深刻而且是传神的。下片则放言夸张,极力宣泄主人公的春恨。由于种种羁绊,尽管他对春光及其关情,却连看花的闲暇都没有。于是“看得花枝足”就成了他的急切要求。当然,词里所写只是喻指,及至点出“思家”二字。才算把全词的题旨挑明,实际是他要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