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空山半弓室,长夜一编书。严风吹北牖,飞雪被前除。
幽灯素光射,清诵寒声俱。游心百世上,努力十年馀。
猜你喜欢
簌簌复翛翛,寒斋坐寂寥。瓦鸣知杂霰,林重想封条。
白向虚中见,声从静处消。窗鸡惊曙早,厩马觉寒骄。
送酒当檐舞,随风入户飘。埽门思往见,犹恐碎琼瑶。
结发为夫妇,恩情两不牵。今朝闻汝死,不觉情凄然。
三年回首梦中求,物是人非满旧愁。城郭凄深春寂寂,风烟黯淡日悠悠。
此时再识依梁燕,到处频惊望月牛。谁为所思终不见,却教海角恨长留。
秋兰秇深谷,春英冠芳圻。当此摧掩日,是尔芬敷时。
明堂大布政,哲匠顜英规。片言程金石,九有播令徽。
焉睹耦耕子,参往商不随。皇天诱衷素,飞帛江之湄。
方轨即周行,媚我以好姿。嬿婉甫及缡,千秋遂为期。
论心当论远,结交须结晚。远心胜近面,晚交深缱绻。
生涯萧洒似吾庐,人在青山远近居。
泉响风摇苍玉佩,月高云插水晶梳。
莲炬光中月自圆,人情草草竞华年。
最怜一夜旗亭鼓,能共钟声到客船。
千山落叶岩岩瘦,百尺危阑(lán)寸寸愁。有人独倚(yǐ)晚妆楼。楼外柳,眉暗不禁秋。
一座座山峰木叶脱落,更显得山容消瘦;倚遍高楼的栏杆,每一寸都驱不去忧愁。但在黄昏,还是有位女子,独自倚着妆楼凝眸。楼外是憔悴的秋柳。人和柳叶都一样黯然,对这凄凉的秋令难以禁受。
参考资料:
1、天下阅读网.惜芳春·秋望
岩岩:劲瘦貌。危阑:栏杆。
起首两句对仗,托出了“秋望”的题面。两句的角度不同,前句是望中的秋景,后句是秋望的所在地与望者的心情。但两者又是互为映发的,其间的维系就是一种悲秋的情调。先看前句。“千山落叶”是深秋常见的景象,而作者则强调其“瘦”的特征,且谓“岩岩瘦”,简直是嶙峋骨立。但同样的景象,前人也有“落木千山天远大”(黄庭坚《登快阁》)的感受,可见景语本身无不带有观察者的主观感情色彩。再看次句,“百尺危阑寸寸愁”,就明白地点出了“愁”的无处不在。这一句写的是人物的感想,登高望远,处处见山川萧瑟,时令肃杀,倚遍阑杆,始终心情黯然。“寸寸”二字,见出了伤愁的细腻多端,令人遐想。这样,前句的写景便成了愁意的外化,后句的言愁也有了物象的衬托,从追寻两者的联系来看,甚而会使读者产生望山的愁人也是“岩岩瘦”的联想:这就是词曲常用的“暗映”手法。
第三句补明了“百尺危阑寸寸愁”的主角形象,用语清疏,而同样弥漫着哀怨悱恻的气氛。“晚妆楼”显示了主人公是一名年轻女子,“晚”虽是“妆”的修饰词,却同时有着时近黄昏的暗示意味。“晚妆楼”前着“独倚”二字,清楚地表明了她独守空闺的思妇身份,令人联想起“梳洗罢,独倚望江楼”(温庭筠《望江南》)、“暝色入高楼,有人楼上愁”(李白《菩萨蛮》)等前人诗词的意境。全句是一幅人物剪影,更是画龙点睛之笔。它回应并揭示了前两句的句外之旨,使读者恍然理解了她登楼远望、倚遍危阑的真正用心是在于怀人,而不只是悲秋。
结尾二句毫不松懈,将“秋望”的哀怨之意推到了十分。“楼外柳”是女子引领注视所在,既然“千山落叶”,柳叶“不禁秋”自是意料中事。但古人又常以柳喻女子眉,所谓“人言柳叶似愁眉”、“芙蓉如面柳如眉”,则末句的“眉暗不禁秋”就成了巧妙的双关。“瘦”、“愁”、“独倚”、“不禁秋”,至此便传神地完成了女子本身形象的写照。
古人有“词密曲疏”的说法,其实在宋词的小令中,也常以清疏之笔收韵远隽永之效。这支散曲小令就绰有宋词的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