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禁籞轻云宿渐飞,九重楼阁曙光微。螭头濡笔书言出,鸡舌含香启事归。
双阙晓风嘘爽气,一池秋水浸寒晖。令人却忆西征士,已有新霜上铁衣。
猜你喜欢
黄云紫塞三千里,女墙西畔(pàn)啼乌起。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
笳(jīa)声听不得,入夜空城黑。秋梦不归家,残灯落碎花。
莽莽几千里的边塞,女墙一路延绵。黄昏之时,无数乌鸦的啼音滴落在城墙西畔。夕阳收拢最后一丝光热,落入西山。远处的群山被暮色清寒笼罩,天光暗沉下来。此时可见猎队回归,马鸣萧萧响彻耳际。
入夜时分,便有人吹响胡笳。秋夜瑟瑟,笳声凄凄切切不堪听。不堪听,还生愁。他是身处异乡的人。愁绪会带来无端的空寂之感,遁入无尽的黑暗后又重新和着夜色将他包裹。梦里不归家,离别有多苦,这一夜,他怕是又要彻夜不眠。一盏残灯相伴幽怀,灯花泪水两簌簌。
参考资料:1、(清)纳兰性德著.一片幽情冷处浓:纳兰词:人民文学出版社,2009.11:第16页。
黄云:指边塞之云。紫塞:原指长城,此泛指边塞。女墙:城墙上呈凹凸状的短墙。萧萧:马嘶声。
茄:胡笳。落碎花:灯花掉落。
上片描绘边塞黄昏苍凉的秋色。首二句以如椽之笔写景,不胜开阔,直追盛唐边塞诗。单看之,无丝毫狭小局促、落落寡欢之感,谓词人被边塞特有的秋景深深吸引,亦无不可。接下是“落日万山寒,萧萧猎马还”,豪壮大气不改,初添萧索苍茫之感。上片四句,连而读之,自是一幅流动的画面:近有城墙两边的“啼乌”,远则是落日与群山,在红红的落日与苍莽的群山的衬托中,又有猎马飞驰而来。词中的景,有声、有色、有动、有静,把边塞景色的特点,完全体现出来了。
下片是描绘入夜之景和抒发思乡之情。塞上本来就多悲凉之意,与词人的远戍之苦、思家之心,融合在一起,当胡笳吹起时,那呜呜的声音,使边地的开阔誊和词人的惊异感顿然消失,充溢着的是一片悲凉的情调,词人的心情也随之沉重起来。所以词人说“笳声听不得”,因此整片词的词情在微微的灰白之后,忽然黯淡起来。而“空城黑”三字,又为词境增加了些许荒漠凄凉之意。这两句在肃杀中寓悲凉,展现出词人已经蓄满的感情,直至引出末二句。“秋梦不归家”是抒情,是感叹,道出了深蕴的悲怆孤独的思乡之情。“残灯落碎花”是写眼前实景,诗人“归家”而不得,希冀于梦中,又不能入睡,就只能在“残灯”独坐了。末二句将词人的思乡梦不成与眼前的残灯结合,簌簌而落的灯花又何尝不是词人心碎的隐喻,一个“落”字而境界全出。
从全词看,除“秋梦不归家”一句外,余皆景语。荒漠凄凉,肃煞萧索,烘托出思乡的悲怆孤独的心情。
分袂四百旬,盍簪三十日。
君来一何迟,吾去一何疾。
题彼原上鴒,飞鸣不相失。
奈何缘薄宦,参辰各方一。
我须尽成丝,君紒才如栗。
人生几相见,岁月去如斥。
两苏欠同归,二陆事堪栗。
天伦盎中荠,富贵剑头蜜。
岷下饶蹲鸱,吴中富仙术。
纵不死同丘,其可生异室。
愿君解龟后,休汝毋他适。
建邺水易滋,武昌鱼多乙。
急来共藜羹,荫此青林密。
春风棣华开,溪头望归鷁。
残月斜穿槅子明。谁家巧作断肠声。无端心绪最关情。
风动罗帏惊好梦,披衣重起正三更。蕙兰露湿暗香生。
世事随波涛,流光逐魁杓。二年革新旧,一夕连昏朝。
容华益凋歇,况味殊萧条。信似唐生语,跃马期非遥。
披衣散发坐南荣,漏点迟迟欲二更。
风约沼萍云影淡,月栖径竹露华明。
石床凉意浮珍簟,宝鼎沈烟喷玉笙。
世虑不关心似洗,此身只觉在蓬瀛。
问津到扬子,眼界亦奇哉。海月潮推上,江天浪拍开。
山浮两螺髻,舟泛一虾杯。十载频南北,閒吟有此回。
不知经此乱,犹及见吾亲。归去嗟无路,淹留愧有身。
孤城闭白日,四野起黄尘。我里今何似,区区欲问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