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楼头一夜寒声促,但怪重衾惯藏六。
小窗起听枯叶鸣,更觉凝寒透肌粟。
乃知龙公修故事,幻作轻细巧翻覆。
抟空积势欺檐楹,过眼随风满坑谷。
云涛衮衮浩无际,顷刻庭前三万斛。
小山爱我已霜鬓,老尽苍崖垂布瀑。
儿童爱雪不爱身,堆削形橅笑盈掬。
风梢袅娜困无奈,一一扶头恣敲朴。
我来苕霅四寒暑,破漏怜渠数间屋。
无人推户起僵卧,漫把清风继前躅。
寒炉夜拨终不焰,冻笔呵吟已先秃。
人间忧乐有定分,隣家乃奏琵琶曲。
回飚落屑点翠袖,纷纷花映花奴肉。
杜陵老眼不禁寒,只有诗筒再三读。
请君早办雪儿歌,唤取诗翁醉醽醁。
猜你喜欢
紫袖红弦明月中,自弹自感暗低容。
弦凝(níng)指咽声停处,别有深情一万重。
月夜抚琴,明月映照下紫色衣袖袖随着手指在琴弦上拂动,得心应手的琴技和沉浸入曲的神情使人产生无穷的想象。
如泣如诉的琴声达到顶点时戛然而止,真是在这无声之中蕴含着绵绵的深情。
译注内容整理自网络(或由匿名网友上传),原作者已无法考证,版权归原作者所有。
本站。
若要把白居易《琵琶行》裁剪为四句一首的绝句,实在叫人无从下手。但是,《琵琶行》作者的这一首《夜筝》诗,无疑提供了一个很精妙的缩本。
“紫袖”、“红弦”,分别是弹筝人与筝的代称。以“紫袖”代弹者,与以“皓齿”代歌者、“细腰”代舞者(李贺《将进酒》:“皓齿歌,细腰舞。”)一样,选词造语十分工整。“紫袖红弦”不但暗示出弹筝者的乐妓身份,也描写出其修饰的美好,女子弹筝的形象宛如画出。“明月”点“夜”。“月白风清,如此良夜何?”倘如“举酒欲饮无管弦”,那是不免“醉不成饮”的。读者可以由此联想到浔阳江头那个明月之夜的情景。
次句写到弹筝。连用了两个“自”字,这并不等于说独处(诗题一作“听夜筝”),而是旁若无人的意思。它写出弹筝者已全神倾注于筝乐的情态。“自弹”,是信手弹来,“低眉信手续续弹”,得心应手;“自感”,弹奏者完全沉浸在乐曲之中。唯有“自感”,才能感人。“自弹自感”把演奏者灵感到来的一种精神状态写得惟妙惟肖。旧时乐妓大多都有一本心酸史,诗中的筝人虽未能像琵琶女那样敛容自陈一番,仅“闇低容”(闇:àn,黯淡)三字,已能使读者想象无穷。
音乐之美本在于声,可诗中对筝乐除一个笼统的“弹”字几乎没有正面描写,接下去却集中笔力,写出一个无声的顷刻。这无声是“弦凝”,是乐曲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这无声是“指咽”,是如泣如诉的情绪上升到顶点所起的突变;这无声是“声停”,而不是一味的沉寂。正因为与声情攸关,它才不同于真的无声,因而听者从这里获得的感受是“别有深情一万重”。
诗人就是这样,不仅引导读者发现了奇妙的无声之美(“此时无声胜有声”),更通过这一无声的顷刻让读者去领悟想象那筝曲的全部的美妙。《夜筝》全力贯注的这一笔,正是《琵琶行》中“冰泉冷涩弦疑绝,凌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一节诗句的化用。
但值得读者注意的是,《琵琶行》得意的笔墨,是对琶乐本身绘声绘色的铺陈描写,而《夜筝》所取的倒是《琵琶行》中用作陪衬的描写。这又不是偶然的了。清人刘熙载说:“绝句取径深曲”,“正面不写写反面,本面不写写背面、旁面,须如睹影知竿乃妙。”(《艺概》)尤其涉及叙事时,绝句不可能像叙事诗那样把一个事件展开,来一个铺陈始末。因此对素材的剪裁提炼特别重要。诗人在这里对音乐的描写只能取一顷刻,使人从一斑见全貌。而“弦凝指咽声停处”的顷刻,就有丰富的暗示性,它类乎乐谱中一个大有深意的休止符,可以引起读者对“自弹自感”内容的丰富联想。诗从侧面落笔,收到了“睹影知竿”的效果。
缭垣峣阙庆云深,画烛熏炉对拥衾。
三殿夜签传漏箭,九秋霜籁入风琴。
阶前槁叶惊寒雨,天际孤鸿答迥砧。
欹枕便成鱼鸟梦,岂知名路有机心。
野兴乘俄顷,扶行锦竹长。
碎蔬残宿圃,乱叶散寒塘。
地僻柴门静,人稀草迳荒。
晓霜今几见,犹有菊花黄。
虬檐挂珠箔,虹梁卷霜绡。迷迭涵香长,芙蓉逐浪摇。
飞轮搏羽扇,翻车引落潮。甘泉推激水,迎风惭远飙。
寄言王待诏,因声张子侨。吾君安已乐,无劳诵洞箫。
痛哭祁连冢,春芜渍泪痕。长城千里坏,荒郡几家存。
有地徵输急,无功将吏尊。楼船早下濑,旦夕缚孙恩。
一晌红楼风景,却好垂杨烟暝。倩魂深怕不分明,双指湖山影。
未到彩云残,忽被疏钟警。月痕花韵转迷离,冷梦和香醒。
叠障中閒一隙天,数家茅屋鹳巢边。
逢人试问营生事,笑指岩前煮草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