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玻璃横眠苍玉立,不容朝市一尘入。
鱼泳鸟飞自荐扬,舟来车往谁收拾。
主人潇洒宅一区,子弟何师受何书。
马迁史里万古具,张说诗中四时俱。
诗编史帙一关目,姑掇余甭清冰肉。
床头拈出周易读,更悟太清清蜕骨。
猜你喜欢
古寺南偏两翠微,锦溪碣石岂全非。
云烟来去长相接,猨鸟东西各有归。
泉溜夜淙寒入座,岚光朝滴润生衣。
而今野旷无人筑,唯见林僧对掩扉。
落日解衣无一事,移床临水已三回。
斗沉北岭鱼方乐,月过秋河雁不来。
疏翠庭前供答话,浅红木末劝持杯。
明明独对苍华影,莫上睢阳万死台。
脩途初发步,步步要相似。后步才到时,岂离最初故。
乃翁众导师,况是为之子。欲取步骤同,努力无忽此。
献纳无虚日,居然迹已陈。
清班区玉石,宝历顺星辰。
更化思鸣鵙,遗书似获麟。
易名无异论,今代两三人。
节义穷方见,高名荐玉京。
一封天子敕,千载故乡荣。
晚艳出荒篱(lí),冷香著(zhù)秋水。
忆向山中见,伴蛩(qióng)石壁里。
荒废的篱边,盛开着丛丛野菊,冷冷的清香幽幽地笼罩在秋水上。
诗人猛然回想起在山中也曾见过野菊,它是那样茂盛地簇生在石缝里,与它为伴的只有曜曜呜叫的秋虫。
参考资料:
1、傅承洲沙文选.花:江苏古籍出版社,1995年08月:第1版,第27页
2、钟尚钧马大品黄为之刘键.中国历代诗歌类编:河南教育出版社,1988年12月:第1版,第1192页
3、孙映逵.群芳百咏:书目文献出版社,1983年06月:第1版,第85页
晚艳:中国古代又称菊花为“节花”和“女华”等。又因其花开于晚秋和具有浓香故有“晚艳”、“冷香”之雅称。艳:因花色艳丽,故以艳指代花。荒篱:指荒芜的篱笆。冷香:指清香的花,这里指菊花。著:同“贮”,居积,引申为笼罩之意。秋水:神色清澈。
向:从前,往昔。蛩:蝗虫的别名,俗称“蚱蜢“。另有传说中的异兽,古书中也指蟋蟀。
此诗紧扣住“野”字,写出了野菊特有的风貌。
其首句“晚艳出荒篱”,意谓野菊之花在草木凋残,百卉纷谢,连园菊也枯黄萎落的时候,却舒展出她那艳丽的容颜。其中的“晚”与“荒”相映照,叠现出一幅冷落、萧瑟的空间背景;再着一个“出”字,不仅突出了野菊的一枝独放和光彩夺目,亦从力度上强化了野菊生命力的顽强。
接句“冷香著秋水”,意谓野菊花吐放的缕缕馥香荡漾在湛蓝的秋水之上。其“冷香”与“秋水”相映照,构成了一幅明净、雅洁、宽阔,博大而令人心旷神怡的画面,野菊之造福人间的心志因此而尽显。其中以“冷”字修菊“香”,从诗人的心理感受来着笔,却与时令、气候相吻合,自然地渲染了香味的清纯无邪,一显野菊那冰清玉洁的姿质。“晚艳”、“冷香”、“秋水”,既绘出了菊的形貌气味,又传出了菊的神韵丰采。“出荒篱”点出了“野”。后二句则进一步从旁烘托,在“野”字上开拓意境,把“野菊”写得神完意足,而诗人形象也略约可见。此乃托物扦怀之法。
转句“忆向山中见”,顺着追根求源的线索,展现出野菊的出生地和来源处,紧扣题名中的“野”字拓宽诗的境界,从而使诗意得以升华。
其结句“伴蛩石壁里”是野菊在“山中”生活的必然交代,它客观地描绘出一位虽终日只能与低吟浅唱的蟋蟀为伴,但却立根岩缝、咬定青山、忍寂耐寒、矢志不移的强者形象,其孤标独显的高风亮节令人敬佩。
总之,此诗虽短小,但野菊之野劲、野香、野趣尽融其中,而作为“在野”的王建,其弃绝名利、超脱世俗的野逸之情,亦因此而得以寄托。此外,这首诗的虚实处理也很妙。一二句实,三四句虚,由“忆”相联,于是就从篱、水扩而到山、石,诗境为之开阔而且灵空飞动起来。
万峰晴色暮登临,望入山腰翠欲沉。雾拥楼台横碧落,云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