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仙禽西过万年枝,人道飞鸣是路岐。几向静中陪振鹭,也曾高处见长离。
共知天上闻声韵,直羡风前刷羽仪。好与便随行缀去,舞韶应自有嘉时。
猜你喜欢
又名:洞庭诗
烟波不动影沉沉,碧色全无翠色深。
疑是水仙梳洗处,一螺青黛(dài)镜中心。
湘山的倒影向天连,碧水山色啊掩映天。
或许湘君前来梳洗,君山望镜自照面颜。
参考资料:
1、尚作恩等.晚唐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7:25-27.
烟波:洞庭湖的沏面。烟,一作“风”。影:指君山投到湖面的倒影。碧色:淡颜色。翠色:深颜色。
疑:一作“应”。水仙:水中女神,即湘君姐妹。一螺青黛:一说是古代一种制成螺形的黛墨,作绘画用,女子也用来画眉;一说是指女人发髻,这里用发髻。镜:用洞庭湖的湖面比作镜子。
《题君山》是唐代诗人雍陶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全诗以逼真地描绘君山倒影入手,笔势凝致,重彩描绘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倒影。继之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的倒妙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泼,善于想象,富有浪漫主义色彩。作者在不借助浓词艳句而竭力形象雕饰的原则下,把事物摹写得维妙维肖,准确表现辜物的形态,蕴藉深刻,达到形神俱备的艺术境界。
八百里洞庭,烟波浩渺。历来诗人都写它的阔大壮盛的气象,留下了“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等名句。而雍陶的这首绝句,却别出心裁,以纤巧轻柔的笔触,描绘了一幅“澄泓湛凝绿,物影巧相映”(韩愈《岳阳楼别窦司直》)的精细图景,并融入美丽的神话传说,构成新巧而又清丽的篇章。
诗中写君山,没有用色彩浓丽的词藻作刻画、形容,而只是信手走笔,以极其朴素简练的笔墨操物构景,勾勒出开阔的画面。开首用“烟波”一词别开生面地写君山的倒影以起笔,作者虽写君山之貌,但先避开,没直写,而用平静如镜的湖水来衬托君山气势的凝重。用“影沉沉”来突写君山磅礴之状。“碧”是湖色之浅淡,岌翠”指山色之浓重。此笔抑碧水而扬青山,以湖作背景,突现君山。作者首先描绘的不是偌大的洞庭湖,也不是苍翠的君山,而是用山的照影来写山的气势。这幅深浅各异的山水画,画面上水天相连,有一山的倒影正好列于画屏当中。上面的湖色与影中的山色,山色重于湖色,深翠与浅碧两两对照,映衬出君山倒影的鲜明突出。这幅写意山水画,勾勒出事物的形态时用的是粗略的笔俗,所着的色彩既淡雅也很单一,自然突出了君山可爱的生趣。
这种富有神秘色彩的宁静,很容易引发出诗人的遐想。所以三、四句笔锋一转,将湘君、湘夫人的神话传说,融合在湖山景物的描绘中。古代神话传说,舜妃湘君姊妹化为湘水女神而遨游于洞庭湖山之上。君山又名湘山,就是得名于此。所以“疑是水仙梳洗处”这一句,诗人在仿佛之间虚写一笔:“洞庭君山大概是水中女仙居住梳洗的地方吧?”再以比拟的手法轻轻点出:“一螺青黛镜中间。”这水中倒影的君山,很像镜中女仙青色的螺髻。
洞庭君山以它的秀美,吸引着不少诗人为之命笔。“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这两句诗,同样也是以螺髻来形容,不过这是刻画了遥望水面白浪环绕之中的君山的情景。雍陶这一首,则全从水中的倒影来描绘,来生发联想,显得更为轻灵秀润。起笔两句,不仅湖光山色倒影逼真,而且笔势凝敛,重彩描画出君山涵映水中的深翠的倒影。继而诗情转向虚幻,将神话传说附会于君山倒影之中,以意取胜,写得活脱轻盈。这种“镜花水月”、互相映衬的笔法,构成了这首小诗新巧清丽的格调,从而使君山的秀美,形神两谐地展现出来。
洗出两般红,双结同心苣。一坞秾姿独看来,绰约东邻女。
已是此生休,莫被他生误。得得丹成跨彩鸾,送汝三山去。
闻有古圣人,端居在深宫。不窥牖而见,不属垣而聪。
借问何能然,秉要而执中。使人目为视,人见我不矇。
使我耳为听,人闻我不聋。豪末显泰山,细响应宏钟。
谗邪无由进,明极生至公。天下遂太平,八荒乐融融。
无为而致治,垂拱何雍容。后王竭耳目,万事必亲躬。
精神固有限,事物来无穷。应接既不睱,视听势自慵。
十言愿一语,何况偶复重。旁人知其意,有闻匿不通。
无视以为明,无听以为聪。厌闻逆耳言,枉受人欺蒙。
陈力就列士,无由诉曲衷。委曲唯诺徒,优为仕代农。
日日亲万几,见闻尽平庸。其身诚甚劳,于事乃寡功。
古今志岂异,效果何不同。皆由取道殊,所向遂西东。
寄言图治人,尧舜可为宗。
乱吐红芽破碧苔,空山生小远蒿莱。虽无桃李春风面,会有声华御史台。
结佩未须湘水去,掬香都入砚池来。移将九畹神仙种,叶叶花花笔底开。
万里修程占学力,色丝黄娟新组织。
只今下笔追二雅,端如养气闭千息。
公子何自知寒梅,须知三长具精识。
亭亭玉雪瑞烟晓,爱日香浮采衣色。
自然雅韵出天姿,芝兰那肯羡玄石。
我惭姱节对俚语,炊沙镂沙意何得。
愿君写入遂锦堂,冷蕊疏枝陪淡墨。
娇红粉翠趁风流,十里珠帘尽上钩。回首东风旧时路,鬓丝人老说扬州。
几日看红叶,重来荫绿天。霜华凭点缀,树影得清圆。
读画云生壁,敲诗砚滴泉。仆人贪偃卧,那解爱便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