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搆得先天那一机,脸中字脚没星儿。
直从千圣头边坐,不许儿孙取次知。
猜你喜欢
晴色入青山,更见飞花晚。不是不登临,自是心情懒。试襞小红笺,与写天涯怨。杜宇一声春,楼下沧波远。
夜行将落月,寒看欲曙天。事抛离岸后,心系放舟前。
暝色攻衫薄,繁霜滴缆圆。此中辛苦意,专为送流年。
翔鸾鸣昆崿,逸志腾冥虚。惚恍回灵翰,息肩栖南嵎。
濯足戏流澜,采练衔神蔬。高吟漱芳醴,颉颃登神梧。
萧萧猗明翩,眇眇育清躯。长想玄运夷,倾首俟灵符。
河清诚可期,戢翼令人劬。
秋水通沟洫,城隅进小船。晚凉看洗马,森木乱鸣蝉。
菱熟经时雨,蒲荒八月天。晨朝降白露,遥忆旧青毡。
芦花深泽静垂纶(lún),月夕烟朝几十春。
自说孤舟寒水畔(pàn),不曾逢著独醒人。
在芦花丛中,深泽之滨,一位老者在静静地垂钓,这位垂钓的老人已经历了几十个春秋的烟朝月夕。
说自己在孤舟上、寒水畔、几十年来未遇到过屈原这样的独醒之人。
2、蒋郭雄,舒萱选注.历代垂钓诗选附特效钓饵50例:岳麓书社,1992.08:67
纶:钓丝。月夕:月明之夜,即指夜晚。烟朝:炊烟缭阳之早晨,即言早晨。
畔:旁边。不曾逢著独醒人:战国时屈原被放逐,遇见渔父,渔父问他何以至此?
这首诗为七言绝句,除“深”“逢”平仄不拘外,完全符合平起首句入韵格律。因为“垂纶”即垂钓,所以这首诗描写的正足孤独的垂钓者。钓者独处静谧之地,长潜烟雨之中,不与人世相通。诗名《赠渔父》,自然要赞美渔父。全诗通过环境描写,虚拟对话,刻画了与地无争的老者形象。
第一句的正面环境描写勾勒了山泽野趣,而第三句是其补充。芦花盛开,一江皆白,蔚为壮观。芦苇一般九月开花,北方降温,故称“寒水”。杜牧另一首《泊秦淮》也曾写过“烟笼寒水夜笼纱,夜泊秦淮近酒家”。三国魏刘桢《赠从弟》曾曰“岂无园中葵,懿此出深泽”。“深泽”与“水畔”化用了战国屈原《渔父》的“游于江潭,行吟泽畔”。本句中,风来苇曳,鱼去纶摇,而一个“静”字反衬出了渔父娴熟的技巧和沉稳的心态。
第二句由空间转换到了时间。“月夕烟朝”是指晚上的月光和清晨的薄雾。由于夜钓和雾钓时能见度较低,垂钓肯看不清鱼漂,所以此句暗示渔父技艺高超。又由于所写时间是夜间,所以此句也暗示渔父昼伏舟中,离群索居。渔父隐逸自处,已非一日,而是“几十春”,彰显了坚定的意志和脱俗的境界。明儒杨慎《临江仙》的”白发渔樵江渚上,惯看秋月春风”与此格局相类,因置于《三国演义》开篇而脍炙人口。
第三、四句由描写转入记叙。秋冬岸边,喃喃自语。横舟独钓,皆遇醉人。“孤舟寒水”的意象化用了柳宗元《江雪》的“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独醒人”取自屈原的《渔父》,文中三闾大夫屈原解释自己被流放的原因正是“众人皆醉我独醒”。渔父未逢拔俗之士,说明他自己深悟归隐之道;老者向作者诉说岸边际遇,也暗示作者自训为世外高人。
这首诗诗意象明确,节奏舒缓,格调清幽,境界深远,是一首刻画江边隐士的佳作。
午窗垆火不应残,春许花期特地宽。
塞雁初惊池藻暖,谷莺犹怯井梧寒。
未须园里幽寻去,且更楼前远望看。
四牡行春定何日,亦闻钟鼓满城欢。
闲步西园里,春风明媚天。
蝶疑庄叟梦,絮忆谢娘联。
踏草青茵软,看花红锦鲜。
徘徊月影下,欲去又依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