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战国有高士,名曰鲁仲连。身处危城中,志气独岸然。
不帝虎狼秦,大义执之坚。然亦有天幸,无忌突来前。
一战走秦军,邯郸得保全。否则孤城破,先生亦赧颜。
不特赧其颜,首祸将归焉。空言获实效,成就殆有天。
惟其胸襟旷,富贵藐云烟。功成不受赏,所以为高贤。
猜你喜欢
东海停波万顷馀,天行物化卷还舒。一诬千载凭谁说,曾射聊城一纸书。
又名:怅诗
自是寻春去校迟,不须惆(chóu)怅(chàng)怨芳时。
狂风落尽深红色,绿叶成阴子满枝。
自己寻访春色去的太晚,以至于春尽花谢,不必埋怨花开得太早。
自然界的风雨变迁使得鲜花凋谢,春天已然过去,绿叶繁茂,果实累累,已经快到收获的季节了。
本站。
自是:都怪自己。校:即“较”,比较。
狂风:指代无情的岁月,人事的变迁。深红色:借指鲜花。子满枝:双关语。即使是说花落结子,也暗指当年的妙龄少女如今已结婚生子。
关于此诗,有一个传说故事:杜牧游湖州,识一民间女子,年十余岁。杜牧与其母相约过十年来娶,后十四年,杜牧始出为湖州刺史,女子已嫁人三年,生二子。杜牧感叹其事,故作此诗。这个传说不一定可靠,但此诗以叹花来寄托男女之情,是大致可以肯定的。它表现的是诗人在浪漫生活不如意时的一种惆怅懊丧之情。
全诗围绕“叹”字着笔。前两句是自叹自解,抒写自己寻春赏花去迟了,以至于春尽花谢,错失了美好的时机。首句的“春”犹下句的“芳”,指花。而开头一个“自”字富有感情色彩,把诗人那种自怨自艾,懊悔莫及的心情充分表达出来了。第二句写自解,表示对春暮花谢不用惆怅,也不必怨嗟。诗人明明在惆怅怨嗟,却偏说“不须惆怅”,明明是痛惜懊丧已极,却偏要自宽自慰,这在写法上是腾挪跌宕,在语意上是翻进一层,越发显出诗人惆怅失意之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无可奈何、懊恼至极的情绪。
后两句写自然界的风风雨雨使鲜花凋零,红芳褪尽,绿叶成阴,结子满枝,果实累累,春天已经过去了。似乎只是纯客观地写花树的自然变化,其实蕴含着诗人深深惋惜的感情。
此诗主要用“比”的手法。通篇叙事赋物,即以比情抒怀,用自然界的花开花谢,绿树成阴子满枝,暗喻少女的妙龄已过,结婚生子。但这种比喻不是直露、生硬的,而是若即若离,婉曲含蓄的,即使不知道与此诗有关的故事,只把它当作别无寄托的咏物诗,也是出色的。隐喻手法的成功运用,又使此诗显得构思新颖巧妙,语意深曲蕴藉,耐人寻味。
谁品山泉味,还推第一名。由来中泠水,偏喜注瓯清。
寺顶吴僧汲,船头越女烹。君家石门好,可忆涧南行。
长河柳暗春波碧,青帘摇曳厨烟寂。客舟无处醉梨花,自买豚鱼作寒食。
萨埵装严已现成,才僧恰合去游循。
有人问着西来意,天上无僧地绝尘。
侬家向南雪一株。春后春前常见渠。瘦影从教比郎瘦,孤山终不似侬孤。
苏老行诸郡,多为洒落游。静心山共止,动意水俱流。
赴社呼陶令,翻经约谢侯。高风谁复记,明月上西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