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斯会居然唱渭城,高谈能使四筵惊。就中大有针砭益,此外何容瓦缶鸣。
极目青山思命驾,关心白水忍寒盟。知君别具风流趣,不学诗人太瘦生。
旧事当年任茧丝,吏才仙格两兼之。野多驯雉觇三嗅,堂有飞鳣懔四知。
衙鼓催时犹读律,园铃缀处几题词。只今听取舆人诵,满道棠阴去后思。
忆自蓬莱别谪仙,足音何日更跫然。琴移一鹤情如旧,舄化双凫迹竟前。
良晤几曾劳梦想,神交端不落言诠。北轩也赋高轩过,文字原来有夙缘。
闭户穷年拙且愚,敢将酸腐混称儒。润馀枯笔佣为食,韵入华笙谱作图。
遮莫鲲鹏齐击水,那堪驽马正长途。岱东高绝湘南远,衣钵从教不负吾。
猜你喜欢
两鬓轻霜渐欲丝,驱车日暮怅何之。看花到眼翻新样,剪烛谈心有旧知。
羁客羞弹冯子铗,愁人怕读楚些词。数行淡墨留题处,好作珍珠一串思。
泛言仙,似乎寡味,越调之曲与梅花宜,罗浮梅花,真仙事也。演而成章,名翠羽吟。绀露浓。映素空。楼观峭玲珑。粉冻霁英,冷光摇荡古青松。半规黄昏淡月,梅气山影溟濛。有丽人、步依修竹,萧然态若游龙。绡袂微皱水溶溶。仙茎清瀣,净洗斜红。劝我浮香桂酒,环佩暗解,声飞芳霭中。弄春弱柳垂丝,慢按翠舞娇童。醉不知何处,惊翦翦、凄紧霜风。梦醒寻痕访踪。但留残星挂穹。梅花未老,翠羽双吟,一片晓峰。
狼烽迁驿浩茫茫,遂以孤城为国亡。
骨肉空教撑远目,貔貅何自□岩疆。
飞缨惨绝羁南越,宝剑谁能借上方。
挥泪汨罗招不得,恼人风雨旧池塘。
昆崙北极转天河,独马年时向此过。渥洼西望迷龙种,突厥南侵牧橐驼。
黄花古驿风沙起,白雷阴山金鼓多。况是固原新战斗,居人指点说干戈。
懒性生憎世累萦,功名从此不相能。堂成自可同兰若,客至何妨话葛藤。
仪宇如如瑶圃月,心怀炯炯玉壶冰。扁舟早晚相寻去,湖上群峰取次登。
冯庵三益里中径,无闷四条巷里春。定识写经居士叶,无穷诗句出清新。
莫笑农家腊(là)酒浑(hún),丰年留客足鸡豚(tún)。
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箫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zhǔ)杖无时夜叩(kòu)门。
不要笑农家腊月里酿的酒浑浊不醇厚,丰收的年景农家待客菜肴非常丰盛。
山峦重叠水流曲折正担心无路可走,忽然柳绿花艳间又出现一个山村。
吹着箫打起鼓春社的日子已经接近,布衣素冠,淳朴的古代风俗依旧保留。
今后如果还能乘大好月色出外闲游,我一定拄着拐杖随时来敲你的家门。
参考资料:
1、鹤鸣.陆游经典作品选.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5:5
2、陈国林.高中生必背古诗文:龙门书局出版社,2012年8月:78
腊酒:腊月里酿造的酒。足鸡豚:意思是准备了丰盛的菜肴。足:足够,丰盛。豚,小猪,诗中代指猪肉。
山重水复:一座座山、一道道水重重叠叠。柳暗花明:柳色深绿,花色红艳。
箫鼓:吹箫打鼓。春社:古代把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做为春社日,拜祭社公(土地神)和五谷神,祈求丰收。古风存:保留着淳朴古代风俗。
若许:如果这样。闲乘月:有空闲时趁着月光前来。无时:没有一定的时间,即随时。叩门:敲门。
这首一首纪游抒情诗,是陆游的名篇之一。前三联主要写了外界情景,并和自己的情感相融。
首联渲染出丰收之年农村一片宁静、欢悦的气象。“足鸡豚”一个“足”字,表达了农家款客尽其所有的盛情。“莫笑”二字,道出诗人对农村淳朴民风的赞赏。
颔联写山间水畔的景色,写景中寓含哲理,千百年来广泛被人引用。“”如此流畅绚丽、开朗明快的诗句,仿佛可以看到诗人在青翠可掬的山峦间漫步,清碧的山泉在曲折溪流中汩汩穿行,草木愈见浓茂,蜿蜒的山径也愈益依稀难认。正在迷惘之际,突然看见前面花明柳暗,几间农家茅舍,隐现于花木扶疏之间,诗人顿觉豁然开朗。其喜形于色的兴奋之状,可以想见。当然这种境界前人也有描摹,这两句却格外委婉别致。读过此联后,人们会感到,在人生某种境遇中,与诗句所写有着惊人的契合之处,因而更觉亲切。这里描写的是诗人置身山阴道上,信步而行,疑若无路,忽又开朗的情景,不仅反映了诗人对前途所抱的希望,也道出了世间事物消长变化的哲理。于是这两句诗就越出了自然景色描写的范围,而具有很强的艺术生命力。
此联展示了一幅春光明媚的山水图;颈联则由自然入人事,描摹了南宋初年的农村风俗画卷。读者不难体味出诗人所要表达的热爱传统文化的深情。“社”为土地神。春社,在立春后第五个戊日。农家祭社祈年,满着丰收的期待。节日来源与《周礼》。苏轼《蝶恋花·密州上元》也说:“击鼓吹箫,却入农桑社。”可见到宋代还很盛行。陆游在这里更以“衣冠简朴古风存”,赞美着这个古老的乡土风俗,显示出他对吾土吾民之爱。
尾联诗人故而笔锋一转,表明诗人已“游”了一整天,此时明月高悬,整个大地笼罩在一片淡淡的月光之中,给春社过后的村庄也染上了一层静谧的色彩,别有一番情趣。于是这两句从胸中自然流出:但愿从今以后,能不时拄杖乘月,轻叩柴扉,与老农把酒言欢,此情此景,不亦乐乎。一个热爱家乡与农民亲密无间的诗人形象跃然纸上。
诗人被罢归故里后,心中难免有抑郁不平之气。相较于虚伪的官场,家乡纯朴的生活自然会产生无限的欣慰之情。此外,诗人虽貌似闲适,却仍心系国事。秉国者目光短浅,无深谋长策,然而诗人并未丧失信心,深信总有一天否极泰来。这种心境和所游之境恰相吻合,于是两相交涉,产生了传诵千古的“山重”“柳暗”一联。
陆游这首七律结构严谨,主线突出,全诗八句无一“游”字,而处处切“游”字,游兴十足,游意不尽。又层次分明。尤其中间两联,对仗工整,善写难状之景,如珠落玉盘,圆润流转,达到了很高的艺术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