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瑶台飞下玉无尘,天与寒梅作替身。姑射肌肤原处子,孤山婚嫁待诗人。
细论心曲宜长夜,亲说年庚恰嫩春。怪底生香香不断,百花生日是生辰。
猜你喜欢
屈指春光到画阑,玉郎车马上长安。归期纵说相逢早,隔岁先愁欲别难。
梦雨愿随行李去,泪珠偷共烛花弹。才人标格知多少,不似伊家耐细看。
销断琼楼与赤城,求浆只合问云英。呼来小字珠无价,听到新歌月有声。
细搦丰肌容瘦削,偶装憨态越聪明。寒宵称意熏炉畔,笑看双烟一气生。
低窗窄槛易黄昏,汤沸茶垆瑞雾喷。寂静互传眉角语,清寒频度指尖温。
人疑胡蝶依依梦,春逗梅花浅浅痕。坐到月华如雪满,若吹银烛更消魂。
倾国倾城恨有馀,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dì)雪肌肤。
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wàn)满重湖。
凝睇:凝聚目光而视。这里是微微斜视而又含情的意思。雪肌肤:肌肤白嫩、细腻而润滑。
“吴主”句:吴王夫差的江山已覆没。落日:喻亡国。芜:音无,田野荒废,丛生野草。乱草。菱蔓:菱角的藤子。重湖:湖泊相连,一个挨着一个。
这首词是咏史词,借越国美女西施的故事,抒发历史兴亡之感慨,充满悲凉、凄婉的凭吊气氛。
词的上片写西施。“倾国倾城”是用来形容女子的姿色艳美绝伦的词语,始见于《汉书·外戚传》:李延年知音律、善歌舞,尝在汉武帝前起舞作歌曰:“北方有佳人,绝世而独立。一顾倾人城,再顾倾人国。宁不知倾城与倾国,佳人难再得。”此词首句“倾国倾城恨有馀”引出的是春秋时越王勾践灭吴的一段动人的故事,“倾国倾城”四字系指代越国浣纱美女西施,她在吴越之争中,被越王勾践当作祸国工具献于吴王夫差,以惑乱吴国之政;“恨有余”,是说西施之恨无尽无穷。“几多红泪泣姑苏,倚风凝睇雪肌肤”两句似乎是对西施之恨是什么的问题作出了解答:在姑苏台上春霄宫中,西施内心凄苦,她多少次在妆成侍宴之前还忍不住泪水暗流,她倚立风前深情远望,凝视着自己那南方白云深处的故乡。“姑苏”,地名,即今之苏州,昔春秋时吴国的故都,此处概指当年吴王夫差在姑苏台上所建的、专供欢饮行乐用的春霄宫;“雪肌肤”在此形容西施肤色之美,晶莹洁白如雪。词的上片通过人物的肖像动作描写,刻画其内心的矛盾与痛苦。越王勾践巧使美人计,利用西施达到了灭吴复仇的愿望,但就西施个人的幸福来说,她远离故土,向一个自己并不喜爱的暴君献媚邀宠,却不能不是一出令人同情的千古悲剧。
下片转写吴、越。“吴主山河空落日,越王宫殿半平芜,藕花菱蔓满重湖”三句,是作者就眼前景色抒发感慨。当年吴王所占领的辽阔土地,空自日出日落,早已多次变易主人。越王的雄伟宫殿也已经大都变得壁断垣颓,遍地荒草,一片陈迹。兴衰成败都化作过去,只有那红荷绿菱仍然密密地覆盖着湖面,年复一年地宣告着春去夏来。寥寥三句,写尽了胸中的苍凉和惆怅。
此词正如李冰若说:“伯主雄图,美人韵事,世异时移,都成陈迹。三句写尽无限苍凉感喟。此种深厚之笔,非飞卿辈所企及者。”(《栩庄漫记》)
不剪亦不斲,山楹在尘表。石泉声淙淙,秀谷自围绕。
是中玄览人,未见今日了。君固自无心,世亦不易晓。
梦奠何可攀,颓然泰山小。当时岩壑人,百世何矫矫。
清吟振霞缨,日翳群阴悄。
尝登曲岩顶,翠壁凌竞行。下属带林屋,上干森太清。
崎崟狐兔道,斗绝芙蓉城。天衔太湖小,日上东山横。
奔涛激林响,飞雾惊人声。云光写石镜,天籁摩风筝。
暂驻浮丘鹤,长吹子晋笙。坐来握玉髓,饥至餐瑶英。
当时山人辈,金策相支撑。前身蔡经是,师受王方平。
结庐古岩下,桃花满前楹。麻姑复千岁,指甲犹自轻。
丹书拂藓读,玉女披霞迎。亲传步虚唱,彷佛鸾凤鸣。
笑我晚学道,碧山许藏名。相期荷长锸,石上斸黄精。
鹊湖风厉水拍堤,菰芦冻折渔梁危。天寒鰦鷠不复跃,目落鵁鶄时自飞。
渚烟苍苍沙历历,中有虚亭俯空碧。长廊诗句光怪多,杜陵野老留遗迹。
芜没千秋谁再新,直栏横槛压波纹。月明四面渔歌起,争唱齐州李使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