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辇粟陟砠,山石龃龉。岂不惮行,念我圣主。念我圣主,在军中,亲韎跗。
旰乃食,早夜不得休息,小人戢戢,敢告劳苦。驱驼千匹牛万头,峙乃糗节粻负乃糇。
馀粟累累弃道周,野鸟争啄声啾啾。
猜你喜欢
暝色蒹(jiān)葭(jiā)外,苍茫旅眺(tiào)情。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miǎo)行。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
我坐船在江上行驶,极目远眺,夜色笼罩在岸边的芦苇上,一片苍茫。
雪已残,雁声断,新月初升,潮水汹涌。
天空映照在水面,好像天已到尽头。船行驶在映着树梢的江面上,好像船跟着树梢在前行。
我离开家已经几个夜晚了。这时,船工在划桨时尽情地唱着渔歌,我却因离家多时听起来感到厌烦。
本站。
暝:黄昏。蒹葭:芦荻,芦苇。蒹,没有长穗的芦苇。葭,初生的芦苇。
雁断:大雁的鸣声中断。
杪:树枝的细梢。
棹歌:行船时船工所唱的歌。
“暝色蒹葭外,苍茫旅眺情”。蒹葭苍茫,语出《诗经·秦风·蒹葭》篇中的句子“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秦风·蒹葭》中对水中伊人的思慕和追寻成了后世诗人心中一个永恒的情节。因为“道阻且长”,伊人可望不可即,所以才成为永恒。这伊人并不专指情人,也可以是家人、朋友,有时还指皇帝,而更多的时候指的则是诗人心中的理想。只有理想才真正具备这种因可望不可即而成为人们永恒追求的特性。严羽对于江边丛生的蒹葭所造成的苍茫境界颇为敏感,蒹葭是他诗中的常客,在他的《临川逢郑遐之之云梦》中有这样的句子:“明发又为千里别,相思应尽一生期。洞庭波浪帆开晚,云梦蒹葭鸟去迟”。都是“旅情”,一思家乡亲人,一思旅中好友。然而无论思念的对象如何变化,思念的媒介却是一如既往,这就是“蒹葭”。而傍晚的“暝色”更为丛丛蒹葭增添了苍茫之感,也更加突出了诗人心中的茫然和疑问:“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崔颢《黄鹤楼》),作者并非不知道自己的乡关何处,只是因避乱才来到江楚,有家而不能归比无家可归更痛苦。
“残雪和雁断,新月带潮生”。古人喜欢用残断的意象来传达心中的无奈和绝望,如“残月”“笛声残”“梦断”“肠断”等等。残雪本是天气转暖春将至的信息,应该是喜讯,可春节又是家人团聚的日子,而诗人却有家不能归,不仅不能归,就连传书的大雁都断绝了。诗人的希望和绝望尽在其中了。“新月带潮生”一句,化用张若虚的“海上明月共潮生”(《春江花月夜》)的痕迹很明显,但与“残雪和雁断”对仗得却极为工整,于此可见诗人的功力。明月与蒹葭一样,都是蕴含相思的意象,而用明月寄相思在古诗中更为常见和频繁。“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望月怀远》)“不知乘月几人归,落月摇情满江树”(张若虚《春江花月夜》)。如果能够乘月而归,那份喜悦也早已把月亮给淹没了。“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既然雁声已断,不能传书,所以只能许愿与月,托它打探故乡的消息了。
“天到水中尽,舟随树杪行”。舟中远眺,天在水中,水与天接,江天一色,彼此不分;小舟起起伏伏慢慢前行,树杪隐隐约约缓缓后退。天无尽,水亦无尽,而行舟又悠悠,真不知这样的行旅何日是尽头。
“离家今几宿,厌听棹歌声”。离家的日子,诗人是每天都在心头盘算的。天天盘算着,日子一长也就茫然了,“今几宿”的疑问,一则说明诗人离家之久,二则表明诗人心中盘算着回家的次数之频。桨声一如游子心中的离家悲歌,一声声、一阵阵,把心都敲碎了,更敲倦了。
“惆怅此时频极目,江南江北路迢迢”(严羽《和上官伟长芜城晚眺》)。虽然棹歌已听厌,但回家的路却“迢迢”;纵然厌听,但还是得遥遥无期地听下去。
忆昔与君尸璧水,东厢南厢只尺耳。嗟予有行君不疑,德业相成同一致。
琴溪溪上风泠泠,君归予南旋北征。诗歌钟鼓停夜月,观光庭草待君青。
老至逢秋厌索居,百年风景仅留馀。宦情流水随行止,世事浮云任卷舒。
草际凉生风起处,松梢影动月升初。杯盘撤去仍清坐,共喜兹游兴不孤。
谬忝铨衡愧此官,白头归老息肩难。思亲惟有衰年苦,独寝无如旅夜寒。
鬓为忧民催作雪,心思补过炼成丹。天恩若许陈情去,菽水承欢也自安。
晚从灵境出,林壑曙云飞。稍觉清溪尽,回瞻画刹微。
独园馀兴在,孤棹宿心违。更忆登攀处,天香满袖归。
江淮米贵抵兼金,振廪行糜费酌斟。欲辑流亡无善策,苦求刍牧赖同心。
嗷鸿集泽皆亲见,鸣凤朝阳愿矢音。暂醉莫辞京口酒,雨丝帆影绿杨阴。
契合原非易,分携倍觉难。尊醪残腊候,风雪暮江寒。
白发诗文约,青灯岁月宽。回舟梅正发,相待早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