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巷柝沈沈夜已永,凌晨顿觉秋光冷。霜树低垂鸦未飞,玉炉初暖烟逾静。
佳人睡起倦含嚬,欲整衣裳粉自匀。身倚阑干意怊怅,庭前尚有未归人。
猜你喜欢
斜阳欲落犹未落,闲庭悄悄风吹幕。禽栖倦翼入疏林,菊写芳容剩残萼。
深闺寂寞凉侵肌,秋怨秋愁将语谁。手执并刀共牙尺,亲裁长短寄寒衣。
山头禅室挂僧衣,窗外无人水鸟飞。
黄昏半在下山路,却听钟声连翠微。
这首诗写诗人上山寺访友不遇,却被山中优美的自然景色所吸引,因而尽兴欣赏。过,访问之意;融,是诗人所要寻访的和尚的名字;上人,对和尚的尊称;兰若,梵语“阿兰若”的简称,指和尚的住所。
首句,通过山头禅室里挂着僧衣的细节,既点明了友人的身份、居处,也巧妙地暗示友人不在禅室里,写得干净利落。
次句紧承首句,指出“窗外无人”,也是静悄悄的。只听见山溪流水潺潺,溪上有各种鸟儿飞来飞去。诗人以溪声、鸟飞的声响和动态,反衬出山寺环境的清静。
接下去,第三句“黄昏半在下山路”,省略了主语,句法简洁。七个字兼有叙事、抒情、写景。“黄昏”,暗示诗人尽管访友不遇却兴致未减,已在山顶佛寺四周流连了大半天。“下山路”,说明此刻诗人正慢慢沿着山路往回走。“半在”,表明山路上景色也很幽美,因此自己把半个黄昏都消磨过去了。
“却听钟声连翠微”,“却”字,不仅起到转折句意的作用,还能使人想象诗人蓦然闻钟、回首驻足的情状。“钟声连翠微”五个字,以景物形象、色彩和声音收束全篇。因为作者凝神聆听着悠扬的晚钟声在深山里荡漾、萦绕,所以他感到钟声同这浮荡山间的青翠岚气连成一片。“连”字把听觉形象“钟声”与视觉形象“翠微”彼此沟通起来,传达出诗人独特而又自然的感受。这一句描绘了暮色苍苍中翠色千重的山林美景;而荡漾山林经久不息的钟声,又给这幽深秀丽的山林增添了静谧的气氛。诗人流连忘返、迷恋山林的深情,就从这幅深山幽景中透露出来。
七绝诗篇幅短小,要求作者笔墨精炼。这首诗四句二十八个字,无一句、一字是多余的。摄取的景物虽不多,却显得丰富多彩。
菊花山在碧江东,冷酒清吟兴莫穷。四十三年秋里过,几多般事乱来空。虽惊故国音书绝,犹喜新知语笑同。竟日开门无客至,笛声迢递夕阳中。
客居连市井,积雨竟朝昏。屋漏频移榻,泥深少出门。
窗风侵座冷,檐溜入宵繁。赖有诗驱闷,无劳问酒樽。
问公为善。这大道无言,如何回转。猛舍浮华,搜寻玄妙,闲里做成修炼。
认取起初真性,捉住根源方便。本来面。看怎生模样,须令呈现。
亲见。堪相恋。请向绛绡宫里,开琼宴。会上明明,霞辉万道,射透玉丝瑶霰。
一粒宝珠昌莹,滚出光同飞电。彻中央,大罗天归去,永除迁变。
追陪杖履已悠然,把玩诗篇更觉贤。局上频烦问瓜葛,吟边端不敢争先。
江云寒薄不成霜,九月登高菊未黄。
飞镝有声弓已力,小槽分溜酒初尝。
秋容行见丹枫老,窜意难胜紫陌长。
曾是禁园风物好,故乡时节可能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