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数里冲秋炎,投门释午倦。不知云岫深,来此下方院。
偶逢真率僧,草履何轻便。息阴竹柏间,刚及茶瓜荐。
爽气来虚堂,雄势眄崇殿。小话废兴迹,恰未龙象变。
仙坛古道场,尘劫迅飙电。过墟天宇空,陟峻榛莽遍。
波窥双井沈,丹想九成炼。错疑绿毛生,松针落衣缘。
猜你喜欢
轻汗微微透碧纨(wán),明朝端午浴芳兰。流香涨腻(nì)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huán)。佳人相见一千年。
微微小汗湿透了碧色的细绢,明日端午节用芳兰草沐浴。流香酒般的浴水、油腻布满大晴的江面。
五彩花线轻轻地缠在红玉色手臂上,小小的符篆(或赤灵符)斜挂在耳下的黑色发髻上。与朝云同过端午节,天长地久,白头偕老。
参考资料:
1、马奇中选编,唐诗·宋词·元曲三百首珍藏本,四川大学出版社,2000.02,第464-465页
2、朱靖华,饶学刚,王文龙编著,苏轼词新释辑评(下册),中国书店,,第1207-1209页
端午:民间节日,在旧历五月初五。碧纨:绿色薄绸。芳兰:芳香的兰花。端午节有浴兰汤的风俗。流香涨腻:指女子梳洗时,用剩下的香粉胭脂随水流入河中。
“小符”句:这句指妇女们在发髻上挂着祛邪驱鬼、保佑平安的符录。云鬟:女子的发髻。
上片,预示端午节日,将开展浴兰活动,气氛十分浓郁。端午,处于初夏季节。穿着自然华丽,以衬托参与者的身份。于朝云来说,最好是绿色细绢——“碧纨”,正好与她的雅静性格相符。天气稍热,易出“轻汗”,“微透”着“碧纨”。“透”字用得贴切,将半明半暗的肤体朦胧美衬托出来了。“明朝端午浴芳兰”,显得有愉悦的审美性。它不仅体现了朝云由芳体而及兰心的纯洁高贵的情操美,而且反映了浴兰令节俗的淳朴纯真美。朝云浴处,余香犹存。沐芳浴兰,遍及社会。参与者人山人海,气氛热烈,正如词人词中所写:“流香涨腻满晴川”。这正是古老节日文化发扬光大的表现。
下片,写词人偕朝云参与具体的端午节俗活动。词人着重写了两项端午节俗健身活动。其一,“彩线轻缠红玉臂”,“以五彩丝系臂”。它辟邪驱鬼,使朝云“玉臂”“红”而长命。与用五色花线缠粽子投江以吊屈原之魂有同等意义。其二,“小符斜挂绿云鬟”,以“赤灵符著心前”。它能通神明,使朝云“云鬟”“绿”而身健。与小孩穿老虎腰肚,门上挂蒲剑以辟邪护身有同等意义。词人着重描写缠线、挂符活动,且用对偶句式,为的是“佳人相见一千年”,愿灵验得到应证。真是一语中的,画龙点睛。
全词是篇民俗诗,充满了浓郁的古老民俗气息,是研究端午民俗最形象而珍贵的资料。
睿略皇威远,英风帝业开。竹林方受位,薤露忽兴哀。静塞妖星落,和戎贵主回。龙髯不可附,空见望仙台。苍生期渐泰,皇道欲中兴。国用销灵像,农功复冗僧。冕旒辞北阙,歌舞怨西陵。惟有金茎石,长宵对玉绳。
石窗灯欲尽,松槛月还明。就枕浑无睡,披衣却出行。岩高泉乱滴,林动鸟时惊。倏忽山钟曙,喧喧仆马声。
去蜀初游楚,吾方十二三。无成今长大,送汝不胜惭。
别开洞壑翠微齐,萝薜云深路转迷。
一榻繁阴炎扫午,六秋岩畔足幽栖。
丛薄何蓊藏,乔木无余阴。斧斤向天地,悲风摧我心。
不知时荣者,何以答高深。
三月桃花浪蹴红,系船晒网夕阳中。卖鱼买得浔阳酒,岩树生阴坐晚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