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独夜吹长笛,临风感慨生。耻为流俗响,故作不平鸣。
醒彼痴人梦,移吾高世情。赏音谁是主,孤月一轮明。
猜你喜欢
空林醉卧不知秋,手采芙蓉下小舟。
明月满天凉似水,闲吹短笛过沧洲。
吹笛秋山风月清,谁家巧作断肠声。
风飘律吕相和切,月傍关山几处明。
胡骑中宵堪北走,武陵一曲想南征。
故园杨柳今摇落,何得愁中曲尽生。
首联扣题起兴,由听到吹笛声而引发感怀。秋山静寂,皓月悬空,清风萧瑟,横笛数声,牵动万千愁思。《风俗通》说:“笛,涤也,所以涤邪秽,纳之雅正也。”在山水、羁旅诗中,笛有着广泛的表情达意的动能,最常见的是牵引怀乡的情愫。又《乐府杂录》载:笛者,羌乐也。古笛曲广为流传的有《落梅花》、《折杨柳》、《关山月》等,皆为思乡之作。月明风清的秋夜,本是适于亲人故友欢会的良辰美景,而今夜,这凄恻哀伤、声声彻耳的“断肠声”,却只能使人更感寥落、凄清了。“谁家”两字,以问语写听者“我”的感受,情味悠远。“巧作”一词,是言吹笛之人吹奏技巧的高妙,似乎把“我”的满怀乡愁,都淋漓尽致地宣泄出来了。这一设问陡起波澜,借他人之笛音写自己之乡思,极具共鸣感。
颔联紧承首句之“风”“月”二字写,虚实相生。一写声象,“律吕相和切”照应上句的“巧”字,写笛音之悠扬宛转,这是写实;一写景象,“月傍关山”,写明月映照关山的图景,诗人在缠绵悱恻的笛音中神游万里关山,思绪如同这澄澈如水的月光漫漶开去,这是虚写。“律吕”又作“吕律”,中国古代以管的长短来确定音的不同高度。从低音管算起,成奇数的六个管称“律”,成偶数的六个管称“吕”,总称“六吕”、“六律”,简称“律吕”。此处代指柔婉、和谐的笛音。“几处明”三字下得奇巧,“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月照关山,自有明暗、浓淡之别;而以“几处”问之,实则是人心的悲喜甘苦之反映。
颈联由“关山”二字再次衍发联想。上句遥想当此中宵月明之际,胡骑行军北归的场景;下句是写诗人听了这笛曲之后,萌生出南行的愿望。上下对仗工稳,由远及近,以胡人之北归来映衬“我”的思乡之切。明朝李东阳的《麓堂诗话》说这两句“清绝”,主要是就此联意境的清幽、窈眇而言的。在古诗中,月色、笛声、江南常连缀一起,表达幽怨的乡思之情。如唐代诗人李益的《春夜闻笛》:“寒山吹笛唤春归,迁客相看泪满衣。洞庭一夜无穷雁,不待天明尽北飞。”
尾联道出全诗主旨,“故园杨柳今摇落”是客居异乡的诗人对“故园”风景的悬揣,想必在如此萧瑟的清秋时节,杨柳早已枯黄、零落了;可是“我”,还不能回到家乡与亲人团聚,这是以杨柳之衰映衬自己的迟暮之悲。结句以反问收束,如何在忧愁的煎熬中度此余生呢?这一自问,给人以强烈的震撼!
全诗善用烘云托月之法,由闻笛入手,多方铺垫,反复渲染,逐层推进,沉郁顿挫。诚如清·吴乔《答万季墅诗问》之谓:“……前六句皆兴,末二句方是赋,意只在‘故园愁'三字耳。”值得注意的是,此诗多用问句,或兴感、或写景、或抒情,将乡愁国忧与感时伤世之情表达得尤为酣畅。
横笛高城弄晚芃,碧空如水雁来时。
关山月落肠应断,楼阁秋生响易悲。
杨柳天边浑折尽,梅花江畔故开迟。
武陵回首南征路,一曲那堪马上吹。
吹笛禅堂夏日长,月明还忆玉河觞。弟兄于我交能世,山水而今会在乡。
兴逐微波生绿酒,梦将幻景出黄粱。清秋更拟酬君地,高阁松风坐夕阳。
吴江楚泽闲游遍,未豁平生万里心。
醉里独携苍玉笋,岳阳楼上作龙吟。
午睡酒初醒。江上閒行。水边天末远山晴。江水连天天接水,水阔天青。
浩浩杂风声。波痕千层。早潮晚汐不曾停。亦复有时平似掌,一片空明。
萧田古文献,先后多名人。而翁钟瑞秀,琼姿迈风尘。
富而更好礼,乐善能周贫。优游泉石间,浑然葛天民。
惟刘乃厥配,四德备一身。勤俭资内治,甘旨同养亲。
岁时助禋祀,诚敬采蘩蘋。芳年三帙馀,鱼水情两真。
瑶琴忽中断,无复鸣阳春。鼓盆发长叹,闻者为悲辛。
诸郎复秀发,咸怀席上珍。白眉乃子初,观光充国宾。
历官鲁藩相,霜风殒灵椿。泣血既三祀,衣冠谒枫宸。
董贾素腾誉,复官相吾秦。子贤岂无自,严慈家教勤。
貤恩五花诰,指日来八闽。草木翳双冢,蔚然光宠新。
丰碑表潜德,万古宁沈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