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散乱明玑溅竹窗,不闻檐霤响铮从。
剪成阆苑瑶英六,绝胜连城白璧双。
独觉璎鬘弥宝所,岂无蓑笠钓寒江。
饥肠雷吼呵吟笔,睥睨诗坛未坚降。
猜你喜欢
圆魄(pò)上寒空,皆言四海同。
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
天上升起一轮明月,都说每个地方都是一样的月色。
哪里知道远在千里之外,就没有急风暴雨呢?
本站。
圆魄:指中秋圆月。
安知:哪里知道。
这首诗借咏中秋的月亮,表明世上万物不可能完全一样,存在着千差万别。
“圆魄上寒空,皆言四海同。安知千里外,不有雨兼风。”意思是此时此地“圆魄”(明月)当空,又怎见得此时彼地(“千里外”)“不有雨兼风”呢?千里指很远的意思,风雨可借指人生的无常和艰辛。你怎么会知道外边千里之外的世界,没有风雨呢?
人人“皆言”的未见得就是真理。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人类对自然和社会的认识是随着人类认识能力的提高而不断深化、发展的,一种认识的正确与否,并不取决于持这种认识的人数的多寡,即便对人人“皆言”为是的,也要敢于怀疑,不断深入地探索。其二,认识问题最忌以此代彼,以偏代全,以对局部、片面的现象描述替代对整体或本质的探求。见到此时此地皓月当空而想象四海皆同,便正是以此代彼、以偏概全。
这首五言绝句,写此地有月光,彼地有风雨,意在风雨,而非赏月。李峤其人曾三度任职宰相,对政坛的风云变幻自然十分敏感——高空中一轮明月照射大地,众人都说今夜各处的月光都一样明亮;可是谁能晓得千里之外,无雨骤风狂?这首诗以咏月为题,揭示了一个真理:世上的事千差万别,千变万化,不可能全都一样。正如中秋夜,此处皓月当空,他处却风雨交加。
花夜雨。渺渺绿波南浦。擘絮晴云山外吐。凝情谁共语。十二玉梯空伫。闲却琐窗朱户。久客念归归未许。寸心愁万缕。
十年问法天王地,万里乡山碧海东。雪室有禅传鼻祖,蒲帆无恙转秋风。
潮连蓬岛晴云白,霞拥扶桑晓日红。为问双林老尊者,尺书还寄北来鸿。
三别桥东三暮春,折花相赠泪沾巾。不知来岁天涯去,花下那寻折赠人。
外补何多只近州,却於中禁賸淹留。
晚参国论非无乐,苦说时难更有愁。
天下知心古来少,人间此梦觉应休。
自嗟不识鄞江路,清泪因公寄海流。
燕京地图天下吭,乾枢高运整群方。南巡净扫风烟色,北上长悬日月光。
香风荡。白莲初吐红莲放。红莲放。环儿醉色,红儿娇样。
夕阳归棹菱歌唱。云散山头明月上。明月上。潘郎萧索,沈郎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