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暑江湖客,尘缁白苧衫。
人沿沙岛路,风卷海门帆。
带雨厨烟重,通潮井脉鹹。
家书言不尽,重拆又重缄。
猜你喜欢
纤纤出土鲜,十日欲齐肩。解箨新枝发,苗条瘦可怜。
深春同一碧,盛暑欲遮天。篱外秋光早,园中色更妍。
空巢噪寒雀,三友热后先。早晚雷声动,青葱又一年。
圣王创立制,先务正经界。
群侯肆兼并,井田随破坏。
经界紊其坊,曷所辨中外。
三王化邈矣,五霸迭相代。
仲父作内政,兵与农胥赖。
列辟已无周,重俾宗且戴。
伟哉九合功,愿执鞭相待。
敢道蛾眉不入时,难随鼙鼓弄腰支,春来叠损画罗衣。
乍近芳丛疑更怯,细思前梦是还非,此时情味费低徊。
昌期虞典著,亨会禹谟陈。端揆繇三礼,平章作四邻。
重华犹命德,孤赤欲捐身。丹凤鸣振羽,苍龙批逆鳞。
调梅长鉴日,视草每回春。赐对璇霄切,承音玉漏频。
名堂祈睿藻,握笔注皇神。锦字踰华衮,琅函下紫宸。
元忠嘉相国,永弼望师臣。耿耿心匪懈,遑遑治欲纯。
股肱隆骨貌,耳目益情亲。宝鼎须金铉,瑶题应席珍。
摛文卑宋室,掞翰侈唐人。柱石堪隆栋,蓍龟凛佩绅。
奎文流翼轸,乾象列星辰。杰峙钤山丽,恩波楚水新。
黄沙碛(qì)里客行迷,四望云天直下低。
为言地尽天还尽,行到安西更向西。
异乡客子在黄沙碛里把路迷,四下张望只觉得云天向下低。
只说是地到此尽天也到此尽,我已走到安西却还要再向西。
参考资料:
1、谢楚发.高适岑参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171-172
碛:沙石地,沙漠。这里指银山碛,又名银山,在今新疆库米什附近。黄沙:指沙漠地区。云天:高空。直下低:往下低落。
言:说。
这首诗显示的是作者在大漠上行旅时所望见的景色和所产生的感觉。首句“黄沙碛里客行迷”,是写置身于荒漠中,不仅前路迷茫,不知何往,如韦应物《调啸词》所写的“东望西望路迷”;而且感到心情迷惘,无所归依,如韦庄《菩萨蛮·洛阳城里春光好》词所写的“此时心转迷”。句中的这个“迷”字,与作者的另一首《宿铁关西馆》诗“乡遥梦亦迷”句中的“迷”字一起来看,可能还含有回首万里、归路亦迷的意思在内。
第二句“四望云天直下低”,回应第一句,描写在广阔无限的沙漠中,四面远望,天地相接,云天低迷,而这一印象正引出和加重了行客的迷失心情。这个“低”,虽属视官的错觉,却是望中的实感。陆游《游修觉寺》诗中的“天向平芜尽处低”句,写的也是这样一个错觉和实感;而岑参所写的,是在西北高原上、浩翰沙漠中的特别鲜明、强烈的感受。
第三句“为言地尽天还尽”,又直承这第二句。正因远望中云天四垂,低与地连,所以进而觉得地到了尽头,天也到了尽头。诗人到达安西后,在《碛西头送李判官入京》诗中还写有“寻河愁地尽,过碛觉天低”两句。“寻河”是虚写,用汉使通西域典故(见《汉书·张骞传》;“过碛”是实写,记自身的历程。“地尽”、“天低”则重述了这一过碛时由直觉产生的印象。
末句“行到安西更向西”,宕开诗笔,另拓诗境,表现天地本自无边无涯,地外仍有地,天外仍有天,过了大漠还在向西方延伸,以见天地之末“尽”。这一收尾也许另有一层意思,如李益的《征人歌》所说:“塞外征行无尽日”,虽然已经抵达安西,征行还不会结束。
诗写诗人在一望无际的大沙漠上日夜西行时,眼前看到的景色、直觉中构成的印象、内心处触发的感受。岑参的边塞诗,常采用夸张的表现手法。这首绝句中所写的“云天直下低”、“地尽天还尽”,也带有夸张色彩。但这种夸张,不是对真实的歪曲,而是对真实的强化,更形象、更逼真可感地表现了诗人在那样一个独特环境中所看到的独特景色、所产生的独特感受。
有些边塞诗,往往经过高度概括,甚或出于凭空想象,所写的景物情事常常共性多,个性少,纵有典型意义,不免陈陈相因。岑参所写,则大都是实地见闻、亲身感受,以不同于一般边塞诗的面目出现,奇葩独放,异境别开,使人眼目为之一新。从这首绝句,也可尝鼎一脔,窥豹一斑。
陇头水欲绝,陇水不堪闻。碎影摇枪垒,寒声咽幔军。
素从盐海积,绿带柳城分。日落天边望,逶迤入塞云。
秦陇逼氐羌,征人去未央。如何幽咽水,并欲断君肠。
西注悲穷漠,东分忆故乡。旅魂声搅乱,无梦到咸阳。
腊月廿八日,风起东南方。岁行在丁丑,气候异寻常。
和煦过于春,入夜风怒狂。廿九日禺中,螮蝀粲龙章。
或雨而或晴,至晚天昧茫。隐隐雷发声,烨烨电流光。
狂风转西北,彻夜吐寒铓。除夕犹未息,地冻万木僵。
正旦兴启扃,雪积二寸强。三冬未曾觌,对之神肃爽。
九朝方是春,亦可纪嘉祥。老农乃见谓,夏秋旱相望。
二日三日来,风力转披猖。四日值壬子,晴朗开孟阳。
尝读通政经,冬雷未为臧。十旬要阴晦,民庶有菑殃。
载忆变异录,尤觉热中肠。禾稼不稔熟,丧亡起饥荒。
华亭连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