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秋江水清深几竿,渔郎放舟烟渚间。中流举网紫鳞出,不祇博酒供盘飧。
借问渔翁乐何主,泛宅浮家无定所。卖鱼生怕近城门,肯到红尘污人处。
芦花两岸晚潮平,忆著莼鲈思径去。朝廷物色那可得,泽畔行吟何自苦。
沧浪水清濯我缨,林婆酒熟容赊取。人间万事一醉休,睡煞江南烟与雨。
觉来满眼是青山,独速绿蓑还自舞。渔父乐,真可与,细泻焦桐入新谱。
朅来山城官事纷,簿书凫吏对斜曛。开图空会渔家趣,我恨不若江头人。
猜你喜欢
秋深最好是枫树叶,
染透猩猩血。
风酿楚天秋,
霜浸吴江月。
明日落红多去也!
后园中姐儿十六七,见一双胡蝶戏。香肩靠粉墙,玉指弹珠泪。唤丫鬟赶开他别处飞。
十六七岁的小姐在后花园内,见到两只蝴蝶结伴儿嬉戏,互相追随。她肩靠着粉墙,不住用手抹泪。吩咐丫鬟:把它们赶走,到别处儿去飞。
本站。
后园里一双蝴蝶好端端地飞舞嬉戏,却被小姐吩咐丫鬟予以驱逐。蝴蝶永远搞不明白什么地方得罪了小姐,而读者对个中缘故却是一目了然的。所以虽然小令只有短小的五句,仍使人感到清新有味。人们欣赏无名作者新奇大胆的构思,欣赏作品柔媚的民歌风调。
起首两句是对事件背景的交代,“姐儿十六七”、“一双胡蝶戏”,纯用口语,质直无华,带有典型的小调风味。三、四句作小姐的特写。“香肩”、“玉指”、“粉墙”、“珠泪”,在民歌说来已是一种雅化,然而又与文人炼字琢词的求雅不同,使用的是一些近于套语的习用书面语,类似于说唱文学中“沉鱼落雁,闭月羞花”一等的水平,故仍体现出俚曲“文而不文”的特色。末句则沟通并表出“姐儿”与“胡蝶”两者的联系。五句三层,各层次各自独立形成一幅画面,合在一起,却成了一段情节有趣、动感十足的小剧。
本篇题称“咏所见”,当然生活中不至于存在神经如此脆弱的女子。但小曲确实让读者有所见,且对这位十六七岁“姐儿”在爱情婚姻上不能顺遂的遭际产生同情,这正说明了作品新巧构思的成功。又全曲五句纯用白描,不作半分解释和评论,这种意在言外的含蓄,也是令人过目难忘的。
利用“一双胡蝶”来作闺中女子怀春伤情的文章,在散曲中并非仅见。清代曲家潘曾莹有一首《清江引》:“墙角一枝花弄暝,庭院添凄迥。黄昏深闭门,红褪燕脂冷。飘来一双胡蝶影。”把一名未出场的独居女子的孤牺痛苦,表现得淋漓尽致。两相比较,也可发现民间散曲与文人散曲,在率意与刻意的祈向上的不同。
江鸥摇荡荻花秋,八十渔翁百不忧。
清晓采莲来荡桨,夕阳收网更横舟。
群儿学渔亦不恶,老妻白头从此乐。
全家醉著篷底眠,舟在寒沙夜潮落。
林泉隐居谁到此,
有客清风至。
会作山中相,
不管人间事。
争甚么半张名利纸!
黄莺乱啼门外柳,
雨细清明后。
能消几日春,
又是相思瘦。
梨花小窗人病酒。
平安信来刚半纸,
几对鸳鸯字。
花开望远行,
玉减伤春事。
东风草堂飞燕子。
凤酥不将肋斗儿匀,
巧倩含娇俊。
红镌玉有痕,
暖嵌花生晕。
旋窝儿粉香都是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