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香散天街静玉珂,露台风殿夜如何。
星从河汉澹中落,秋在梧桐疏处多。
鸾影不曾离宝鉴,蛛丝先已缀金梭。
君王茧馆询遗事,却拟銮车共载过。
猜你喜欢
自古逢秋悲寂寥(liáo),我言秋日胜春朝。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xiāo)。
自古以来每逢秋天都会感到悲凉寂寥,我却认为秋天要胜过春天。
万里晴空,一只鹤凌云而飞起,就引发我的诗兴到了蓝天上了。
参考资料:
1、梁守中.刘禹锡诗选译:巴蜀书社,1991:22-23
悲寂寥:悲叹萧条。春朝:春天。
排:推,有冲破的意思。碧霄:青天。
秋,在大自然中,扮演的永远是一个悲怀的角色,它的“瘦”早已成为一种独特的意象,让一代代的人不停的咀嚼、回味。于是,秋,便在一页页枯色的纸张里,在一个个方正的汉字中低吟,把那缕缕的哀怨、愁绪、思念、牵挂,熏染得迷迷离离。
然而刘禹锡的《秋词》,却另辟蹊径,一反常调,它以其最大的热情讴歌了秋天的美好。更为难得可贵的是,《秋词》还是诗人被贬朗州后的作品,让人佩服刘禹锡的待人处世。原诗两首,所选的是第一首。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胜春朝。”自宋玉于《九辩》中留下“悲哉,秋之为气也”的名句后,悲,就成了秋的一种色调,一种情绪;愁,也就成了心上的秋了。然而,诗人开篇,即以议论起笔,断然否定了前人悲秋的观念,表现出一种激越向上的诗情。“我言”说出的是诗人的自信,这种自信,尽管染上的,是一种不幸的色彩,然而,诗人阔大的胸襟却非凡地溶解了这种不幸。“胜春朝”就是诗人对于秋景最为充分的认可。这种认可,绝非仅仅是一时的感性冲动,而是融入了诗人对秋天的更高层次的理性思考。
“晴空一鹤排云上,便引诗情到碧霄。”诗人抓住秋天“一鹤凌云”,这一别致的景观的描绘,展现的是秋高气爽,万里晴空,白云漂浮的开阔景象。那凌云的鹤,也载着诗人的诗情,一同遨游到了云霄。虽然,这鹤是孤独的,然而它所呈现出来的气势,却是非凡的。一个“排”字,所蕴涵的深意,尽在不言中了。也许,诗人是以“鹤”自喻,也许是诗人视“鹤”为不屈的化身。这里,有哲理的意蕴,也有艺术的魅力,发人深思,耐人吟咏。它给予读者的,不仅仅是秋天的生机和素色,更多的是一种高扬的气概和高尚的情操。
读这样的诗,洋溢在我们心头的,绝非什么悲凉的气息,我们随着诗人的“诗情”,借助诗人想象的翅膀,天马行空般驰骋于碧空之上。于是,鹤飞之冲霄,诗情之旷远,“实”和“虚”便融合在了一起,所获得的全然是一种励志冶情的美的感受。
全诗气势雄浑,意境壮丽,融情、景、理于一炉,表现出的高扬精神和开阔胸襟,唱出的那曲非同凡响的秋歌,为我们后人留下的,却是一份难能可贵的精神财富。
井梧纷堕砌,寒雁远横空。雨久莓苔紫,霜浓薜荔红。
八月暑退凉风生,家家场中打稻声。
穗多粒饱三倍熟,车轴压折人肩赬。
常年县符闹如雨,道上即今无吏行。
乡闾老稚迭歌舞,灶釜日餐猪羊烹。
写就秋词雁景稀,背灯无语独眠迟。
画栏点滴芭蕉雨,一夜将愁向阿谁。
清夜宫车出建章,紫衣小队两三行。
石阑干畔银灯过,照见芙蓉叶上霜。
露砌独立幽花侣,秋虫啼寒夜深语。棱棱风厉薄罗衣,绕径寻诗来复去。
方塘一夜西风紧,苔点寒青鹤知警。晓起微吟莲叶东,满池荷芰红衣冷。
淅淅天风吹女萝,感时怀抱入秋多。音书望断南来雁,心思虚随东逝波。
东吴七月暑未艾,川云忽兴天昼晦。
蔽空雨点弩发机,平地成渠屋穿背。
早禾玉粒自天泻,村北村南喧地碓。
大牲如阜酒如江,相唤龙祠作秋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