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西风木落九江秋,黄鹤矶头是旧游。忆得向年风雨里,青山无数逐归舟。
猜你喜欢
昔向沧浪吊独醒,中流风雨正扬舲。江空风卷潮头白,野旷云迷岘首青。
挂席正思遗佩浦,推篷已过濯缨亭。襄阳耆旧今安在,抚几长歌对画屏。
原来姹(chà)紫嫣红开遍,似这般都付与断井颓(tuí)垣(yuán),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
朝飞暮卷,云霞翠轩,雨丝风片,烟波画船,锦屏人忒(tuī)看的这韶光贱。
这样繁花似锦的迷人春色无人赏识,都付予了破败的断井颓垣。这样美好的春天,宝贵的时光如何度过呢?使人欢心愉快的事究竟什么人家才有呢?
雕梁画栋、飞阁流丹、碧瓦亭台,如云霞一般灿烂绚丽。和煦的春风,带着蒙蒙细雨,烟波浩渺的春水中浮动着画船,封建家长们把这美好的春光看的太卑贱了。
参考资料:
1、学优高考网
姹紫嫣红:形容花的鲜艳美丽。断井颓垣:断了的井栏,倒了的短墙。这里是形容庭院的破旧冷落。奈何天:无可如何的意思。谁家:哪一家。
朝飞暮卷:形容楼阁巍峨,景色开阔。翠轩:华美的亭台楼阁。锦屏人:被阻隔在深闺中的人。忒:太。韶光:大好春光。
这段唱词历来为人所津津乐道,雅丽浓艳而不失蕴藉,情真意切,随景摇荡,充分地展示了杜丽娘在游园时的情绪流转,体现出情、景、戏、思一体化的特点。它紧紧贴合主人公情绪的当前状态和发展走向进行布景。“姹紫嫣红开遍”,艳丽眩目的春园物态,予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叩开了少女的心扉,然而,主人公并非只是流连其中,只“入”而不“出”,接承第一眼春色的是少女心中幻设的虚景,她预见到浓艳富丽之春景的未来走向——“都付与断井颓垣”,残败破落的画面从另一个极端给予少女强烈的震撼。“春色如许”开启了主人公的视野,使之充满了诧异和惊喜,接踵而来的对匆匆春将归去的联想则轰的一声震响了少女的心房,使之充满了惊惧和无奈。
女主人公心花初放紧接着又上眉头的景象,包蕴的是无奈的情绪——“良辰美景奈何天,赏心乐事谁家院”,她在这里意识到生命的困境,换个角度看待这些唏嘘,则里面并不仅仅残存着纯粹的悲观意绪,主人公情绪跌入低谷之后,仍念念不忘“良辰美景”“赏心乐事”“云霞翠轩”“烟波画船”,美好的事物始终深刻内嵌于少女的思维深处,读者不难从中窥探主人公内心深处的期待,为下一段奇遇柳梦梅,为情而死的故事找到心理依据。
在这段唱词中,从喜乐到苦痛的情绪流变紧紧扣咬着从浓艳的实景向残败的虚景的转变,读者很难剖判外在之景与内在之情的严格界限,只因在此处,景现而情发,情入而景犹存。
此曲表现了杜丽娘游园恨晚、青春寂寞的悔怨,进而控诉了了封建礼教和封建观念对少女青春的无情摧残。杜丽娘作为一个刚刚觉醒的少女,感叹春光易逝,哀伤春光寂寞,渴望自由幸福的生活,强烈要求身心解放,这折射出明中叶后要求个性解放的时代精神,对后世深有影响。在《红楼梦》中,即有林黛玉读这首曲,联想到自己的遭遇处境,无限感伤的情节。
又吴尘、暗斑吟袖,西湖深处能浣。晴云片片平波影,飞趁棹歌声远。
回首唤。仿佛记、春风共载斜阳岸。轻携分短。怅柳密藏桥,烟浓断径,隔水语音换。
思量遍。前度高阳酒伴。离踪悲事何限。双峰塔露书空颖,情共暮鸦盘转。
归兴懒。悄不似、留眠水国莲香畔。灯帘晕满。正蠹帙逢迎,沈煤半冷,风雨闭宵馆。
采莲处处杂菱菰,时或维舟隐岸蒲。人在空中山有蜀,天开岛外镜为湖。
鱼从举网皆堪脍,酒自如泉不用酤。仙侣翩翩移向晚,恍疑身世到蓬壶。
读罢文窗女史箴,日长庭院正春深。游蜂舞蝶閒情思,那解当时匪石心。
相逢言未了,意气倍相亲。君欲成何事,余惭负此身。
赁舂仍避汉,蹈海不知秦。耻作桃源客,春风坐误人。
积素长廊人悄悄,月痕斜度西棂。流光屈指暗心惊。
漫嗟薄袂,明日又阳生。
小盎檀英芳讯早,冲寒似念伶俜。三年尘扰眼谁青。
海天遥望,南极一星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