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人生如浮云,聚散何可必!倏忽万里馀,求之渺无迹。
有时天上见,若我旧相识。飘摇玉雪姿,可望不可即。
羡此淩风翰,与彼得共适。
猜你喜欢
龙门有开士,爱我春潭碧。清景出东山,闲来玩松石。应怜林壑主,远作沧溟客。为我谢此僧,终当理归策。
仙子相邀驾綵鸾,瑶池玄圃拾琅玕。却怜宋玉多才思,貌得森森翠羽寒。
石磴半空上,松涛万壑吟。偶因寻药至,不觉入云深。
树密藏丹室,泉飞挂碧岑。始知仙境静,终古涤凡心。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ǎi)隔,背兰釭(gāng)。
宿妆惆(chóu)怅(chàng)倚(yǐ)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曙光照射入碧纱窗里,把香炉画屏映绿。兰灯初灭的时候,缥缈着袅袅的烟絮,缭绕着我的思愁,拨动着我对故乡春色的回忆。
昨日的宿妆里,还残留着昨天的愁绪。倚着高阁眺望,几片薄云漂浮在天际,草绿的时候春花已凋落,成双的燕子飞来又飞去。
参考资料:
1、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1-32
2、赵崇祚编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
3、胡建次等.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0
金鸭:即香炉。古时燃香之炉,常常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等形状,里面中空,香从口出,因以动物形状名炉。烟霭(ǎi),云气,这里指室内的烟雾。背,这里有闭灭之意。兰釭:焚兰香膏油的灯,即所谓“兰灯”“香灯”。膏,油脂。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宿妆:隔夜的旧妆。双飞,一作“双双”。
此词写女子春日怀乡之情。上片描绘室内之景。起拍二句写晨光透过窗纱,照着室内的香炉和屏风上并碧山。这是清晓时分典型的香闺景致。“碧”字用于句末,分量特重,其意脉与下句“故乡春”相连,由屏山碧翠,联想到故乡的山水也是一派春色,非常自然。怀乡之情,自在其中。紧接着由对屏风的描摹,顺势交代女子滋生出对于自己故乡春景的思恋;然而烟霭远隔,归途渺远,只能令人徒增怨叹。“烟蔼”二句接“金鸭”而写,兰灯已灭,室内的香烟还弥漫着,眼前如雾如霭,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愁思境界,乡思蒙上了一层愁的阴影。
下片转写室外,紧接上片而来,写女主人公思乡的焦渴心情。“宿妆”二句写她未曾梳妆就登高眺望故乡,而所见到的是千里云影,“薄”是因遥远而显得模糊。近看则是芳草平铺,花落燕飞的暮春景色。在这景色中,女主人公惆怅的感情,已不待多言。最后三句极写暮春景象,又以“燕双飞”反衬出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凄凉。这些景色,无不加深着换头处“惆怅”二字的色彩。词的下片将思乡情怀引向更为广远的境界,而且通过云影、芳草、落花、双燕等自然景物的渲染,越发增添了鲜明生动、清新疏朗之气。结尾三句又以景结情,含思悠远,感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读易参禅事事奇,高情已恨挂冠迟。
清于楚客滋兰日,贫似唐人乞米时。
家为买琴添旧债,厨因养鹤减晨炊。
君看江表英雄传,何似孤山一卷诗。
平生志湖海,亦复慕林泉。驱车太行路,古道何盘盘。
北走穷乌桓,滦京俯长川。南游涉交广,瓯越遂幽閒。
紫霞绕吾庐,寒玉鸣我前。清净谐道心,空明契僧诠。
由来高世士,脱屣山水间。先鞭愧吾友,入幕芙渠鲜。
拂衣憩林下,似有三生缘。程子雅高和,临风写烦悁。
不辞竟日留,翳景欲忘旋。嗟我三载后,感慨犹千年。
卜庐事先陇,愿老浔湖边。
东里先生,家何在、山阴溪曲。对一川平野,数间茅屋。昨夜冈头新雨过,门前流水清如玉。抱小桥、回合柳参天,摇新绿。
疏篱下,丛丛菊。虚檐外,萧萧竹。叹古今得失,是非荣辱。须信人生归去好,世间万事何时足。问此春、春酝酒何如,今朝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