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此间不愧总宜名,山色湖光任雨晴。
鸿雁一声秋意惨,疏杨援曳尚多情。
猜你喜欢
望极湖变幻奇秒,万千光景自纷披。
妙分西子争妍态,绝想东坡得句时。
柳径曲埋兜率寺,花阴直接放生池。
内官爱展亭台去,尽付年华与酒戾。
山中正苦风雨夕,送酒白衣何处来。洗盏开尝醒复醉,翠微堂上若人哉。
款段乘凉未五更,徐河十里雾中行。前村烟树望不见,欲到忽闻鸡犬声。
长河浊漉春如酒,水面船为太华藕。欲作糟丘葬腐儒,无使祖龙共任咎。
眼前谁果是儒流,尼山鼻息眠齁齁。从他诵法向邹鲁,且自来登太白楼。
我闻李太白,惟称钓鳌客。脚架力士腰,气掩名花魄。
高歌大醉豪当时,天子呼前亲见之。鉴湖道士昔官此,登楼对饮临南池。
楼前龟蒙山,愿变为金龟。神仙是吾友,孔孟宁吾师。
古人一饮且百拜,吁嗟白也何不知。我寻太白酒中意,狂来俯仰空瞠视。
今人巾帼束须眉,岂若古之狂也肆。儒衣冠,作巾帼。
有肉肠,无酒格。请君一饮气定槯,谁肯低腰沾缝掖。
不饮安能傲独醒,兹楼千古长有名。颓流逆挽天河浪,中识长庚与酒星。
此时李太白,醉狎麻姑无限情。
日映纱窗,金鸭小屏山碧。故乡春,烟霭(ǎi)隔,背兰釭(gāng)。
宿妆惆(chóu)怅(chàng)倚(yǐ)高阁,千里云影薄。草初齐,花又落,燕双飞。
曙光照射入碧纱窗里,把香炉画屏映绿。兰灯初灭的时候,缥缈着袅袅的烟絮,缭绕着我的思愁,拨动着我对故乡春色的回忆。
昨日的宿妆里,还残留着昨天的愁绪。倚着高阁眺望,几片薄云漂浮在天际,草绿的时候春花已凋落,成双的燕子飞来又飞去。
参考资料:
1、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阳:贵州人民出版社,2008:31-32
2、赵崇祚编徐国良注.花间集.武汉:武汉出版社,1995:10
3、胡建次等.温庭筠词全集汇校汇注汇评.武汉:崇文书局,2015:40
金鸭:即香炉。古时燃香之炉,常常涂金为狻猊、麒麟、凫鸭等形状,里面中空,香从口出,因以动物形状名炉。烟霭(ǎi),云气,这里指室内的烟雾。背,这里有闭灭之意。兰釭:焚兰香膏油的灯,即所谓“兰灯”“香灯”。膏,油脂。古时在燃料中渗以香料,焚时有香气喷出。
宿妆:隔夜的旧妆。双飞,一作“双双”。
此词写女子春日怀乡之情。上片描绘室内之景。起拍二句写晨光透过窗纱,照着室内的香炉和屏风上并碧山。这是清晓时分典型的香闺景致。“碧”字用于句末,分量特重,其意脉与下句“故乡春”相连,由屏山碧翠,联想到故乡的山水也是一派春色,非常自然。怀乡之情,自在其中。紧接着由对屏风的描摹,顺势交代女子滋生出对于自己故乡春景的思恋;然而烟霭远隔,归途渺远,只能令人徒增怨叹。“烟蔼”二句接“金鸭”而写,兰灯已灭,室内的香烟还弥漫着,眼前如雾如霭,营造出一种迷茫的愁思境界,乡思蒙上了一层愁的阴影。
下片转写室外,紧接上片而来,写女主人公思乡的焦渴心情。“宿妆”二句写她未曾梳妆就登高眺望故乡,而所见到的是千里云影,“薄”是因遥远而显得模糊。近看则是芳草平铺,花落燕飞的暮春景色。在这景色中,女主人公惆怅的感情,已不待多言。最后三句极写暮春景象,又以“燕双飞”反衬出女主人公孤身独处的凄凉。这些景色,无不加深着换头处“惆怅”二字的色彩。词的下片将思乡情怀引向更为广远的境界,而且通过云影、芳草、落花、双燕等自然景物的渲染,越发增添了鲜明生动、清新疏朗之气。结尾三句又以景结情,含思悠远,感到余韵袅袅,余味无穷。
仲月当南吕,晨装拜古林。逢君在东观,不得话离襟。
策马缘云路,开缄扣玉音。还期才浃日,里社酒同斟。
梧桐叶叶生凉秋,燕山早寒已知遒。
则则力力叹不休,堂前月光使人愁。
停针罢线泪沾裳,朔风渐高天雨霜。
妾忧欲死幸未死,未死犹堪寄衣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