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万事何曾有速淹,熊鱕鱼腹自难兼。
山川置掌犹能取,日月无胶可得黏?稚子幸堪持几杖,老生元自惯齑盐。
清晨临镜还三叹,雪颌今年无处添!
猜你喜欢
东窗终日静愔愔,消尽平生幻妄心。
秋气未催群木脱,老怀先感百虫吟。
屏风叠邃思庐阜,冠子峰高忆少林。
安得吾身且强健,一藤随处更幽寻。
金谷园中柳,春来似舞腰。
那堪好风景,独上洛阳桥。
“洛桥”,一作“上洛桥”,即天津桥,在唐代河南府河南县(今河南洛阳市)。当大唐盛世,阳春时节,这里是贵达士女云集游春的繁华胜地。但在安史之乱后,已无往日盛况。河南县还有一处名园遗址,即西晋门阀豪富石崇的别庐金谷园,在洛桥北望,约略可见。人春日独上洛阳桥,北望金谷园,即景咏怀,以寄感慨。
它先写目中景。眺望金谷园遗址,只见柳条在春风中摆动,婀娜多姿,仿佛一群苗条的伎女在翩翩起舞,一派春色繁荣的好风景。然后写心中情。面对这一派好景,此时只有诗人孤零零地站在往昔繁华的洛阳桥上,觉得分外冷落,不胜感慨系之。
诗的主题思想是抒发好景不长、繁华消歇的历史盛衰的感慨,新意无多。它的妙处在于艺术构思和表现手法所造成的独特意境和情调。以金谷园引出洛阳桥,用消失了的历史豪奢比照正在消逝的现时繁华,这样的构思是为了激发人们对现实的关注,而不陷于历史的感慨,发人深省。用柳姿舞腰的轻快形象起兴,仿佛要引起人们对盛世欢乐的神往,却以独上洛桥的忧伤,切实引起人们对时世衰微的关切,这样的手法是含蓄深长的。换句话说,它从现实看历史,以历史照现实,从欢乐到忧伤,由轻快入深沉,巧妙地把历史的一时繁华和大自然的眼前春色溶为一体,意境浪漫而真实,情调遐远而深峻,相当典型地表现出由盛入衰的中唐时代脉搏。应当说,在中唐前期的山水诗中,它是别具一格的即兴佳作。
月满中天雪满村,一琴窗下自温存。溪头应有人相访,只恐扁舟不到门。
燕衔泥,泥涣雪,南陌早关情。寻芳宜唱踏莎行,莫问雨和晴。
枝绽花,花褪萼,几日便分今昨。今年灯市已前尘,何况去年人。
慺㦬须要逞聪明,金榜何曾得挂名。捋下幞头归去也,莫骑驴子傍人门。
捏个空拳,嚇杀天下。
这般祖师,畜生驴马。
种药林园兴未涯,蔷薇开后海榴花。红香带露■唇湿,翠萼含风玉轸斜。
路子莫教轻折取,山灵应为惜妍华。未妨近□侵篱槿,且喜新条让木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