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南方树艺早,嘉蔬当及时。王官凿冰罢,忽起田园思。
东郊织台笠,西郭编茅茨。田家不辛苦,衣食当待谁。
曳裾京华尘,徒自欻四支。三江绿烟起,何日伫杖藜。
猜你喜欢
园田二三月,不尽花枝烟。青村对鸣鸠,茅屋下寒泉。
蒸茶复刈麦,俱及谷雨前。盈盈斯螽股,采采柔桑钱。
岩居远朝列,云卧隔市廛。迩来多行役,裘敝不得旋。
旅徒何嚣嚣,频年弃坟墓。秋迈望春归,冬尽悲秋度。
三见王官麦,长吟白亭树。青青岩上条,已蔽岩前路。
伥伥东游子,何时复西顾。秋霜落明镜,朱颜不逮故。
旅徒何嚣嚣,频年弃坟墓。
秋迈望春归,冬尽悲秋度。
三见王官麦,长吟白亭树。
青青岩上条,已蔽岩前路。
伥伥东游子,何时复西顾。
秋霜落明镜,朱颜不逮故。
又名:淮上喜会梁州故人
江汉曾为客,相逢每醉还。
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
欢笑情如旧,萧疏鬓(bìn)已斑。
何因不归去?淮上有秋山。
在江汉就曾经一起作客,每次相逢都是尽醉而还。
离别后如浮云飘流不定,岁月如流水一晃过十年。
今日相见虽然欢笑如旧,可惜人已苍老鬓发斑斑。
为何我不与故人同归去?因为淮上有秀美的秋山。
参考资料:
1、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年11月版:第128页.
流水:喻岁月如流,又暗合江汉。
淮上有秋山:言淮上风光可恋,伸足上“不归去”之意。
这首诗描写诗人在淮上(今江苏淮阴一带)喜遇梁州故人的情况和感慨。他和这位老朋友,十年前在梁州江汉一带有过交往。诗题曰“喜会”故人,诗中表现的却是“此日相逢思旧日,一杯成喜亦成悲”那样一种悲喜交集的感情。
诗的开头,写诗人昔日在江汉作客期间与故人相逢时的乐事,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那时他们经常欢聚痛饮,扶醉而归。诗人写这段往事,仿佛是试图从甜蜜的回忆中得到慰藉,然而其结果反而引起岁月蹉跎的悲伤。颔联一跌,直接抒发十年阔别的伤感。颈联的出句又回到诗题,写这次相会的“欢笑”之态。久别重逢,确有喜的一面。他们也像十年前那样,有痛饮之事。然而这喜悦,只能说是表面的,或者说是暂时的,所以对句又将笔宕开,写两鬓萧疏。十年的漂泊生涯,使得人老了。这一副衰老的形象,不言悲而悲情溢于言表,漂泊之感也就尽在不言之中。一喜一悲,笔法跌宕;一正一反,交互成文。末联以反诘作转,以景色作结。为何不归去,原因是“淮上有秋山”。诗人《登楼》诗云:“坐厌淮南守,秋山红树多。”秋光中的满山红树,正是诗人耽玩留恋之处。这个结尾给人留下了回味的余地。
绘画艺术中有所谓“密不通风,疏可走马”之说。诗歌的表现同样有疏密的问题,有些东西不是表现的重点,就应从略,使之疏朗;有些东西是表现的中心,就应详写,使之细密。疏密相间,详略适宜,才能突出主体。这首诗所表现的是两人十年阔别的重逢,可写的东西很多,如果把十年的琐事絮絮叨叨地说来,不注意疏密详略,便分不清主次轻重,也就不成其为诗了。这就需要剪裁。诗的首联概括了以前的交谊;颈联和末联抓住久别重逢的情景作为重点和主体,详加描写,写出了今日的相聚、痛饮和欢笑,写出了环境、形貌和心思,表现得很细密。颔联“浮云一别后,流水十年间”,表现的时间最长。表现的空间最宽,表现的人事最杂。这里却只用了十个字,便把这一切表现出来了。这两句用的是流水对,自然流畅,洗练概括。别后人世沧桑,千种风情,不知从何说起,诗人只在“一别”、“十年”之前冠以“浮云”、“流水”,便表现出来了。意境空灵,真是“疏可走马”。“浮云”、“流水”暗用汉代苏武李陵河梁送别诗意。李陵《与苏武诗三首》有“仰视浮云驰,奄忽互相逾。风波一失所,各在天一隅”,苏武《诗四首》有“俯观江汉流,仰视浮云翔”,其后常以“浮云”表示漂泊不定,变幻无常,以“流水”表示岁月如流,年华易逝。诗中“浮云”、“流水”不是写实,都是虚拟的景物,借以抒发诗人的主观感情,表现一别十年的感伤,由此可见诗人的剪裁功夫。
小斋经暮雨,四面绝纤埃。眠客闻风觉,飞虫入烛来。
夜凉书读遍,月正户全开。住远稀相见,留连宿始回。
年少一仙官,清羸驾彩鸾。洞宫云渺渺,花路水漫漫。
岁计芝田熟,晨装月帔寒。遥知小山桂,五马待邀欢。
东风昨夜吹芳草,绿渐成阴红渐老。庭前无数落来花,分付家童莫轻扫。
开樽独酌向花前,仰面歌呼声彻天。花残自有重开日,人老何由更少年。
醉看明月照华颠,还把落花铺地眠。床头贮酒三百斛,囊底萧条无一钱。
看花对酒且自乐,一任春归啼杜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