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绕庭桑柘雨馀肥,郊外人来采得归。太守爱民何吝此,正期蚕熟早成衣。
猜你喜欢
风飘飘,雨潇潇,便做陈抟(tuán)睡不着。懊恼伤怀抱,扑簌(sù)簌泪点抛。秋蝉儿噪(zào)罢寒蛩(qióng)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
寒风飘飘,冷雨潇潇,就是那能睡的陈抟也睡不着。说不完的烦恼和愁苦伤透了心怀,伤心的泪水扑簌簌地像断线珍珠飞抛。秋蝉烦噪罢了蟋蟀又叫,渐渐沥沥的细雨轻打着芭蕉。
参考资料:
1、王学奇等.元曲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90:75-76.
2、蘅塘退士等.唐诗三百首·宋词三百首·元曲三百首.北京:华文出版社,2009:360.
便做:就算,即使。陈抟:五代宋初著名道士,字图南,自号扶摇子,宋太宗赐名“希夷先生”,曾修道于华山,常一睡百天不醒。这句是说思人心切,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扑簌簌:流泪的样子。蛩:蟋蟀,又名促织。这句是说:白天秋蝉不断地鸣叫刚罢,蟋蟀接着在夜间又叫个不停。淅零零:形容雨声。
这首小令描写的少妇的烦恼,是因为“人未归”而引发的,故“懊恼伤怀抱”便成为此曲表现的重点。此曲起头三句写风、写雨、写长夜不眠,由景入情,直入怀抱。“风飘飘,雨潇潇”,是说风雨交加,突然而至,声势咄咄逼人。这开头两句就给脆弱的少妇带来很大压力。“飘飘”“潇潇”双声叠韵,音响悠长,倍增空寂之情。女主人公心绪不宁,夜难成寐,所以第三句就说“便做陈抟睡不着”。这是借五代时在华山修道的陈抟老祖的故事,极言少妇被哀思愁绪煎熬着,即使做了陈抟,也难以入睡。忧思如此之深,终至烦恼、悔恨、伤心、落泪。所以四、五句又写道:“懊恼伤怀抱,扑簌簌泪点抛。”这是女主人公的愁苦情状。“扑簌簌泪点抛”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并在准确地捕捉这一典型细节以后留下空间,让读者想像补充,其闺房幽情在充实中越发空灵。如果说在《大德歌·春》、《大德歌·夏》两支小令里,尚局限于由于忧思而形容憔悴、瘦骨嶙峋的话,那么在《大德歌·秋》这支小令里,她的忧思就势如潮涌,终于冲决感情的堤坝,伤心的泪水滚滚而下了。不言而喻,“扑簌簌泪点抛”,就是对这位女主人公的悲凉心境的具体展现。最后二句“秋蝉儿噪罢寒蛩儿叫,淅零零细雨打芭蕉”继续写景,景语皆情语,蝉噪蛩鸣,雨打芭蕉。这些外界景物强烈地衬托出女主人公的孤独、寂寞和难以言喻的久别之苦,进一步凸现女主人公愁苦的心境。此时此刻,窗内:枕冷衾寒,形单影只;窗外:秋蝉寒蛩,轮番聒噪。这一切都融化在一起,物我不分,从而使女主人公的离思之苦得到了充分的表现。大有“梧桐声,,三更雨,不道离情正苦。一叶叶,一声声,空阶滴到明”(温庭筠《更漏子·玉炉香》)的境界。
此曲从秋景写起,又以秋景作结,中间由物及人,又由人及物,情景相生,交织成篇,加强了人物形象的真实感,大大提高了艺术感染力。
大寒已过腊来时,万物那逃出入机。
木叶随风无顾藉,溪流落石有依归。
炎官后殿排霜气,玉友前驱挫雪威。
寄与来鸿不须怨,离乡作客未为非。
两回风景惜重阳,倏见秋容变故常。
杨柳叶干前夜雨,芙蓉花老及时霜。
极知酒是消愁物,何处台非戏马场。
拉得相知开口笑,不嫌醉倒菊篱傍。
秋来吟更苦,半咽半随风。禅客心应乱,愁人耳愿聋。
雨晴烟树里,日晚古城中。远思应难尽,谁当与我同。
驷牡龙旂庆至今,一门儒服耀华簪。人望皆同照乘宝,
家风不重满籝金。护衣直夜南宫静,焚草清时左掖深。
何幸末班陪两地,阳春欲和意难任。
梵居依凤阙,虚阁瞰龙宫。车马三春赏,山河四望通。
林鲜迎佛日,磬远引皇风。鸟似随缘下,僧因出定逢。
烟花迷色相,水树悟真空。
幽禽竟日引圆吭,脱裤催人有底忙。不但春天无衣著,凄风冷雨绝须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