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一舟重破绿溪烟,风景依稀别有天。路转峰回非旧迹,水光山色认前缘。
昨宵鸡酒还疑梦,此景苍茫似隔年。满地落花人怅望,白云深锁夕阳边。
猜你喜欢
西岩蔚春气,丹翠绚长霭。结驷出阊门,日华浮羽盖。
晓市凑万响,方言九州会。青翰迅妍洲,遥遥背城迈。
中流箫鼓鸣,连甍夹堤起。莺吟方树底,鸥舞澄沙际。
柳坂少依依,花溆始綷䌨。逶迤度重岭,宛转入蒙荟。
欣遭胜域奏,虑遣俗累解。薄暮风咏归,华月漾玄濑。
鸣笳震水关,登陆且回憩。遨翔吁可乐,来往日月代。
材馆抡多士,兰台出秘书。紫庭储相日,黄阁礼贤初。
奏技颁银管,披文映玉除。淩云自有赋,何必羡吹嘘。
暝色沧州迥,秋声玉峡长。只因江上月,不觉过浔阳。晚泊长江口,寒沙白似霜。年光流不尽,东去水声长。
去城未五里,夜缆系衰柳。水亭暗风雨,人散闻吠狗。
平生足羁旅,沉此还往久。有感不自知,悽然独回首。
爱日尚贪毛义檄,望云长绕仲宣楼。
残月低檐挂玉钩。东风帘幕思如秋。梦魂不被杨花搅,池面还添翠压稠。
红叱拨,翠骅骝。青山隐隐水悠悠。行人更在青山外,不许朝朝不上楼。
晴明风日雨干时,草满花堤(dī)水满溪。
童子柳阴眠正着,一牛吃过柳阴西。
雨后的晴天,风和日丽,地面上的雨水已经蒸发得无踪无影,小溪里的流水却涨满河槽,岸边野草繁茂,野花肆意开放。
堤岸旁的柳阴里,一位小牧童躺在草地上,睡梦正酣。而那头牛只管埋头吃草,越走越远,直吃到柳林西面。
参考资料:
1、章楚藩等.杨万里诗歌赏析集.成都:巴蜀书社,1994:212-214
草满花堤:此处倒装,即花草满堤。
童子:儿童;未成年的男子。柳阴:柳下的阴影。诗文中多以柳阴为游憩佳处。
此诗描写夏日江南田野水边的景色:刚下过一阵雨,暖日和风,溪水盈盈;河岸上,草绿花红,柳荫浓密;渲染出明媚、和暖的氛围;同时描绘了儿童牧牛与牛吃草的动态画面,营造了生机无限的意境。全诗远景写意,着色粗放淋漓;近景写人,工笔勾勒,细致入微。诗中浸润着古典的静穆与纯净。
此诗语言浅显易懂。首句写得平易,“晴明风日雨干时”,点明一个大晴天,雨后初晴之日,阳光透亮,风儿流畅,地面的积水正被阳光蒸发,被风儿吹干。一雨一晴,风调雨顺,又是农业生产的好时光。全句展示出的大自然不是死寂的,而是流动的。“草满花堤水满溪”,在这样好的气候条件下,小溪被雨水充盈了,水面和堤齐平,这种情景用“满”字是合适的,常见的;而以“满”字写堤上花儿草儿繁盛之状,原也不足为奇,但“满”在这里作为动词,仿佛青草有意识地去装点堤岸一般,这就生动有趣了。这样的“花堤”,正是放牛的好去处啊。
于是,诗人的眼睛发现了“童子柳阴眠正着”,童子在柳树的浓荫下酣睡。在诗的节奏上,第三句是个顿挫。前两句写的是自然界景物,都充满生气和动态,到了最有生命力的人(又是活泼可爱的孩子),却呼呼大睡,一动不动。轻快的诗歌节奏在这里仿佛停了下来,放慢了速度。然而,情绪上的顿挫,是为了推出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童子的牛在哪儿呢?牛儿吃着吃着,已经挪到了柳阴的西边去了。因为牧童的安然静止睡眠,使牛儿得以自由自在地吃草,悠然地动着。画面因牛的活动,又活动起来。这样一静一动,和谐自然。这里把牧牛童子和牛的神态写活了,富有生活气息。
这首诗前两句写出了由雨而晴,由湿而干,溪水由浅而满,花草于风中摇曳,大自然充满了生机的律“动”;第三句写出了牧童柳荫下酣睡的自然悠闲的“静”,加上第四句“一牛吃过柳阴西”的时动时静,形成了这首诗独特的生活情趣和原始朴素的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