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广莫戒寒,玄英启谢。感彼时变,悲此物化。独步闲朝,哀叹静夜。
德非颜原,屡空蓬舍。轻服御冬,蓝褐当夏。正未墨突,逝将命驾。
幸赖吾贤,少以慰藉。
顾瞻中宇,一朝分崩。天网既紊,浮鲵横腾。运首北眷,邈哉华恒。
虽欲凌翥,矫翮靡登。俯惧潜机,仰虑飞罾。惟其崄哀,难辛备曾。
庶睎河清,混焉未澄。
自我徂迁,周之阳月。乱离方焮,忧虞匪歇。四极虽遥,息驾靡脱。
愿言齐衡,庶几契阔。虽云暗投,圭璋特达。绵驹之变,何有胡越。
子固乔楚,我伊罗葛。无贵香明,终自㵶渴。未若遗荣,閟情丘壑。
逍游永年,抽簪收发。
猜你喜欢
又名:寒食夜
恻(cè)恻轻寒翦(jiǎn)翦风,小梅飘雪杏花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楼阁朦胧烟雨中。
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
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
参考资料:
1、何思美.白话唐诗精华:哈尔滨出版社,2007年:279页
2、傅德生.唐宋诗词佳偶:华夏出版社,2008年:98页
3、杨佐义.全唐诗精选译注下:长春出版社,2000年:739页
恻:凄恻。这里作者含主观感情色彩来写对天气冷暖的感受。翦翦: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
斜搭秋千索:据《古今艺术图》等资料记载,当时北方寒食节,有女子荡秋千为戏的习俗。斜搭:指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
“恻恻轻寒翦翦风。”首句从寒食节的气候写起。“恻恻”,是形容轻寒的气候呈现凄切之感;“翦翦”,是形容风轻微而带有寒意。这句正点寒食节“乍暖还寒”的特点,借轻寒的微风,渲染一种凄迷黯淡,但又并不十分沉重的气氛。“恻恻”、“翦翦”两个叠字,声音轻细,符合描写对象的特点。
“小梅飘雪杏花红。”次句仍点时令,但转从花的开落角度写。梅花已经开过,正飘散着雪白的花瓣,杏花却开得正鲜艳。这句色彩的对比鲜明,画出寒食节明丽的春光,与上句的色调恰成对照。如果说上句多少透露出因怀人而产生的凄迷孤寂之感,那么这句则与记忆中的温馨亲切的往事不无关系。《寒食夜有寄》说:“云薄月昏寒食夜,隔帘微雨杏花香。”《偶见》:“秋千打困解罗裙,指点醍醐索一尊。见客人来和笑走,手搓梅子映中门。”可以证明梅、杏与往昔情缘的关系。夜间是看不见“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景象的,这正可以进一步证明这句所写的并非眼前实景,而是记忆中的景象。一、二两句的含义则是:身上感受到恻恻轻寒和丝丝寒风,闻到梅花和杏花的香味,于是才意识到,一年一度的寒食节又来临了,又是“小梅飘雪杏花红”的时节了。
正因为前两句在写景中已经暗暗渗透怀人的感情,因此第三句便直接联想起与这段情缘有关的情事。“夜深斜搭秋千索”,表面上看,似乎这只是写诗人夜间看到附近园子里有一座秋千架,秋千索斜斜地搭在架上。实际上诗人的这段情缘即与寒食节荡秋千的习俗有关。《开元天宝遗事》说,天宝年间,“宫中至寒食节,竞竖秋千,令宫嫔辈戏笑以为宴乐”。可见秋千之戏为寒食节特有的文娱体育活动,且以女子戏者为多。据《香奁集》记载推断,诗人与他所恋的情人,正是在寒食节的秋千架旁结下一段情缘。因此,夜间瞥见秋千架的暗影,便情不自禁地想到当年的情事。
往事如烟,现在对方“阔别三千里”,踪迹杳然,不可复寻。在怀旧的怅惘中,诗人透过朦胧的夜色向秋千架的方向望去,只见楼阁的暗影正隐现在一片烟雨迷蒙之中。这景色,将诗人思而不见的空虚怅惘和黯然伤魂,进一步烘托出来。
这首怀旧诗,通篇只点染景物,不涉具体情事,也没有一处直接抒写怀旧之情,全借景物暗示、烘托,境界朦胧。
残云断处漏斜阳,草满平堤柳著行。
颭颭画船来北港,翻翻青繖度南塘。
行人相贺新年健,逃户虽穷旧业荒。
感物兴怀空绝叹,才衰无语付诗囊。
幽居谢人事,门径绝送迎。曲生真解事,入室如有情。
呼儿供细酌,我歌尔其聆。歌词非不佳,未乐愁先并。
谁能逐愁去,千日时一醒。君家富良田,种秫当早成。
翁虽不解饮,持以慰狂生。但当师饮湿,细糁东坡羹。
花簇邮亭湛露匀,到时犹及上林春。彤廷若问苍生意,重嗣明谐抚五辰。
当日追欢处,依然花满亭。只今惟七子,河畔看双星。
月色浮樽白,林光入座青。兴来浑欲醉,谁忍独为醒。
峻伯青云姿,饰玉振鸣步。二十游京邑,兴文粲烟雾。
一出时贵倾,匪在戚与故。此道行世间,识者如其素。
岂不谐众欢,要睹中心慕。纾怀历下生,改辙遵广路。
雅郑辨已勤,况乃垂韶濩。
玉面朱唇陌上逢,香车油壁乍从容。莫教行雨峰头去,寻遍巫山十二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