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河水闻寒已成冻,塞草愁霜悬自衰。可念无端失林鸟,此夜逆风何处归。
列网遮山不听度,悬冰绕树滑难依。细石似燕能随雨,片木作鸢犹解机。
但令积风多少便,何患有翼不能飞。寄语故林无数鸟,会入群里比毛衣。
猜你喜欢
寺忆曾(céng)游处,桥怜再渡时。
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
野润烟光薄,沙暄(xuān)日色迟。
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
想起以前曾经游览过的修觉寺和桥,这次重游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
美好的江山好像也在那儿等着我的;花也绽笑脸,柳也扭柔腰,无私地奉献着一切,欢迎我再度登临。
清早薄如轻纱的晨曦,滋润着大地,原野像浸透了酥油;傍晚滞留大地的余晖,迟迟不退,沙地闪闪发光。
看了如此美好的景色,在外作客的愁闷完全减消了,除了这儿还要往哪儿去呢?
参考资料:
1、海兵.杜甫诗全集详注.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2000:178-179
曾:一作“新”,一作“重”。怜:爱。
有待:有所期待。
烟光:云霭雾气。暄:暖。
此:指修觉寺。复何之:又去往哪里呢。
《后游》是杜甫重游修觉寺时的作品。由于心态的不同,旧地重游往往会有绝异的感受,在《游修觉寺》中,杜甫客愁重重,在《后游》中,杜甫却又客愁全减。诗人带着游修觉寺的回忆跨过可爱的小桥再次登山访古刹。在诗人看来,壮丽秀美的山川好像等着诗人或游客去登临纵目,斗艳作姿的花柳无私地盼望着诗人或游客去领略欣赏。
“寺忆曾游处,桥怜再渡时。”寺和桥都是曾游之地,诗人再游时对桥和寺都更生爱怜之情。这两句采取倒装句式,将宾语的“寺”和“桥”提到谓语动词“忆”与“怜”前,突出游览的处所,将对景物的深厚感情和盘托出,点出后游在感情上的深进。
头两句从写诗人对“寺”、“桥”有情,“江山如有待,花柳自无私”两句则转入写此地山水草木也都对诗人有情,正是人有意,物有情。这两句诗是很有含蕴的,它透露了诗人对世态炎凉的感慨。弦外之音是大自然是有情的、无私的,而人世间却是无情的、偏私的。
“野润烟光薄,沙暄日色迟。”诗人在概叙了江山花柳之情后,又具体描绘晨景和晚景两幅画面。这两句表明了时间的推移,诗人从早到暮在此,可见流连之久,又从侧面说明了景色之美。
全诗以感慨作结:“客愁全为减,舍此复何之?”表面看来好像这仍是赞美此处风景绝佳,其实,这正是诗人心中有愁难解,强作豁达之语。杜甫流落西南山水间,中原未定,干戈不止,山河破碎,民生多艰,满腔愁愤,无由排解,只好终日徜徉于山水之间,所以减愁两字是以喜写悲,益增其哀。
这首诗写得表面豁达,实则沉郁,只是以顿挫委曲之态来表现这样的情感。正因为如此,才产生更为感人的效果。此诗采用散文句式,而极为平顺自然。这一种创新,对后世尤其是宋代诗人的影响颇大。
化龙陂迥照旌旗,怀玉峰高缓马羁。
地接乡关犹昼锦,人从国老借元龟。
一州如斗何劳者,六合同风要在兹。
此去未能温坐席,却随春到凤凰池。
杖屦前溪踏晓霜,僧茶那定搅饥肠。
不如乘此清风去,觅取留侯辟谷方。
功名不是关心事,富贵由来自有天。任是榷酤亏课利,不过抽得俸中钱。
木叶绿未脱,菊丛黄始华。
泛萸几何日,尚觉陶巾斜。
寒梅殊不情,矜秋吐奇葩。
霜须半含蕾,春{上艹下拱}新茁芽。
记初手锄月,垂杨已藏鸦。
了无盘错根,但有枯槎牙。
真同弃之耳,生意讵可涯。
岁行不能半,孤秀则汝喜。
眷言抱幽独,乃亦纷竟耶。
妨处在岁寒,奚取俗眼夸。
盍守虬龙姿,毋污蜂蝶哗。
雪霜政凌厉,春自不我遐。
月照席。不知天上今何夕。今何夕。鹊桥初就,玉绳低侧。
暂时不见犹寻觅。那堪更作经年隔。经年隔。许多良夜,怎生闲得。
再上归田疏,从违未可知。
方忧鹤怨我,忽喜鹿生儿。
六月事已验,千年寿可期。
我归须汝健,正要汝相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