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李判官赴东江
闻道皇华使,方随皂(zào)盖臣。封章通左语,冠冕(miǎn)化文身。
树色分扬子,潮声满富春。遥知辨璧(bì)吏(lì),恩到泣珠人。
皇华使:皇帝的使臣。《诗·小雅》中的篇名。皂盖:古代官员所用的黑色蓬伞。封章:言机密事之章奏皆用皂囊重封以进,故名封章。亦称封事。文身:未开化的民族。
树色:树木的景色。富春:古县名,县治在今浙江杭州市富阳区富春街道。遥知:在远处知晓情况。泣珠:中国古代汉族民间神话传说中鲛人流泪成珠,亦指鲛人流泪所成之珠。后用为蛮夷之民受恩施报之典实。
全诗从出征写起,写到为求胜利,不惜牺牲。其时赵都督还没有动身,因此诗中采用的是虚拟的语气,描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写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这一巧妙的联想、比喻,同时还拓展了诗作开阔的空间,令人想到赵都督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出发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
颔联“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把它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的生活情景。中间又以一个“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一路军声震天,外加“万里”二字修饰,更显得声势浩大,军威显赫。“万里”句由物见人,借助听觉渲染出征的气势,“三军”句则正面写人,诗人仿佛亲眼目睹这位将军率领三军正浩浩荡荡奔赴边陲。“井陉”,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一个“出”字,点出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星”前后呼应。
以上两联,从启程写到行军,重在勾划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
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这首送别诗,写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不作凄楚之音。表现了青年王维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
全诗从出征写起,写到为求胜利,不惜牺牲。其时赵都督还没有动身,因此诗中采用的是虚拟的语气,描写的是想象中的情景。
首联“天官动将星,汉地柳条青”,写启程。首句介绍赵都督动身,以天上的将星喻指赵的出发。这一巧妙的联想、比喻,同时还拓展了诗作开阔的空间,令人想到赵都督或许就是在这样一个繁星满天的夜晚出发的。第二句既交代了出征时节是柳条发青的春天,又以“柳”字暗点折柳送别的特定场景,惜别之情,深蕴其中。
颔联“万里鸣刁斗,三军出井陉”,描写军队行进中的气势。刁斗,军中用具,白天用来烧饭,夜间用于打更报警,把它写进诗中,富于实感地表现了军营的生活情景。中间又以一个“鸣”字突出听觉,使人如闻一路军声震天,外加“万里”二字修饰,更显得声势浩大,军威显赫。“万里”句由物见人,借助听觉渲染出征的气势,“三军”句则正面写人,诗人仿佛亲眼目睹这位将军率领三军正浩浩荡荡奔赴边陲。“井陉”,即井陉口,又名井陉关,唐时要塞,在今河北井陉县境内。一个“出”字,点出了此次进军的方位路线,与首句的“动将星”前后呼应。
以上两联,从启程写到行军,重在勾划赵都督英勇赴边的非凡气势;后两联表现赵都督的内心世界以及他戍边卫国的耿耿忠心。颈联“忘身辞凤阙,报国取龙庭”,正面写他立功报国的思想。“凤阙”,汉代宫阙名,在建章宫东,因为其上有铜凤凰而得名,此处借汉说唐,用以泛指宫廷。“龙庭”,原指匈奴单于祭天的地方。“取龙庭”,借指誓歼敌虏。这两句互文见义,意思是无论“辞凤阙”或“取龙庭”,都下定“忘身”、“报国”的决心。“辞凤阙”在出征之前,“取龙庭”是在鏖战之后,可见决心始终如一。
尾联“岂学书生辈,窗间老一经”,以议论结束全诗。上一联作正面抒情,这一联从反面议论,加以强调。“岂学”表示不应该学、不想学乃至决不学的意思。书生皓首穷经,不能为世所用,难免会有许多牢骚不平甚至生出弃文就武的想法。王维也有希望建功立业而又壮志难酬的隐衷,因此借题发挥,作为对于赵都督的赞扬之词说了出来。
这首送别诗,写得意气风发、格调昂扬,不作凄楚之音。表现了青年王维希望有所作为,济世报国的思想。
猜你喜欢
万里辞家事鼓鼙(pí),金陵驿路楚云西。
江春不肯留行客,草色青青送马蹄。
你就要离开家乡,奔赴万里之外的军营,通往金陵的驿路上,楚地的白云似乎也同你一样,渐渐地向西飘去。
长江两岸的春色留不住你的脚步,青青的绿草也在为你送行。
参考资料:
1、霍松林.《历代好诗诠评》: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10年:第195页
2、禾稼.《小儿唐诗三百首》:吉林美术出版社,2002年01月:第4页
事鼓鼙:从事军务。鼓鼙,军用乐器。金陵:一般指今江苏省南京市,但唐代时把润州也称为金陵,这里即指润州。楚云西:古代楚国地方的西部,这里指送别的所在。
行客:过客;旅客。草色青青:形容草长得好(多用于形容春天的美景)。
“万里辞家事鼓鼙”是说李判官将要辞别家人与亲朋好友,不远万里到润州去从事军务。诗人想要强调的,一是行人路途的遥远;一是行人履行公务的特殊性,是要去执行军务。这便暗含了诗人为他送行的原因和忧虑。因为古代交通工具极不发达,即使最快捷的交通工具也无非是北人骑马南人乘船而己。所以古代的分别往往不是意味着“西出阳关无故人”,便是意味着“人生不相见,动辄参与商”了。更何况李判官这次是到山重水阻的润州去“事鼓鼙”。诗人一再说明行人所去之地的遥远,这里又进一步暗寓着诗人为行人命运未卜而深深忧虑。
“金陵驿路楚云西”就是从地理座标系上为我们标出李判官所去之地的方位。诗里说金陵的驿路直通楚地之西。这里的金陵即润州,因为按照唐代行政区域的划分,润州也属于金陵的辖区。
“江春不肯留行客”一方面点出了这次送别的时间是春天,另一方面诗人又移情于物,抱怨那逝者如斯的江水和一年一度的春花为什么不愿意挽留远行客。
“草色青青送马蹄”,化用了“青青河畔草,绵绵思远道”的意境,同时也是诗人与行者难舍难分的送行场面的真实写照。两位友人并驾驱马,踏着河畔青草缓缓前行。
全文句句、字字都倾注了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忧虑与担心,以春天春草“不肯留”“送马蹄”的无情反衬出离别者内心的有情。
缑(gōu)山仙子,高清云渺(miǎo),不学痴(chī)牛騃(ái)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chá)曾犯,银河波浪,尚(shàng)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参考资料:
1、马东瑶.《古典诗词鉴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40页
2、曹济平.《唐宋风情词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08:第36页
3、陆襄.《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9:第248页
缑山:在今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在缑山成仙的王子乔。云渺:高远貌。痴牛騃女:指牛郎织女。在这里不仅限于指牛郎织女,而是代指痴迷于俗世的芸芸众生。凤箫声:王子乔吹笙时喜欢模仿凤的叫声。时人:当时看到王子乔登仙而去的人们。
槎:竹筏。银河:天河。尚:还。前缘:前世的因缘。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
缑(gōu)山仙子,高情云渺(miǎo),不学痴(chī)牛騃(ái)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chá)曾犯,银河微浪,尚(shàng)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参考资料:
1、马东瑶.《古典诗词鉴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40页
2、曹济平.《唐宋风情词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08:第36页
3、陆襄.《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9:第248页
缑山:在今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在缑山成仙的王子乔。云渺:高远貌。痴牛騃女:指牛郎织女。在这里不仅限于指牛郎织女,而是代指痴迷于俗世的芸芸众生。凤箫声:王子乔吹笙时喜欢模仿凤的叫声。时人:当时看到王子乔登仙而去的人们。
槎:竹筏。银河:天河。尚:还。前缘:前世的因缘。
这首词咏调名本意,是为送别友人陈令举而作。全词在立意上一反旧调,不写男女离恨,而咏朋友情意,别有一番新味。
此词上片,也紧切七夕下笔,但用的却是王子乔飘然仙去的故事。据刘向《列仙传》载,周灵王太子王子乔,好吹笙作凤凰鸣,游伊洛之间,被道士浮丘公接上嵩高山,三十余年后于山上见柏良,对他说:“告我家,七月七日待我于缑氏山颠。”至时,果乘白鹤驻山头,望之不得到,举手谢时人,数日而去。苏轼此词上片,借这则神话故事,称颂一种超尘拔俗、不为柔情羁縻的飘逸旷放襟怀,以开解友人的离思别苦。发端三句,赞王子乔仙心超远,缥缈云天,不学牛郎织女身陷情网,作茧自缚。一扬一抑,独出机杼,顿成翻案之笔。缑山,在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王子乔,因为他在缑山仙去,故云。“凤箫”两句,承“不学”句而来,牛女渡河,两情缱绻,势难割舍;仙子吹箫月下,举手告别家人,飘然而去。前者由仙入凡,后者超凡归仙,趋向相反,故赞以“不学痴牛呆女”。
下片写自己与友人的聚合与分离,仿佛前缘已定,事有必然。据东坡《记游松江》(《东坡志林》卷一)说:“吾昔自杭移高密,与杨元素同舟,而陈令举、张子野皆从余过李公择于湖,遂与刘孝叔俱至松江。夜半月出,置酒垂虹亭上。”苏轼于熙宁七年九月从杭州通判移任密州知州,与同时奉召还汴京的杭州知州杨元素同舟至湖州访李公择,陈令举、张子野同行,并与刘孝叔会于湖州府园之碧澜堂,称为“六客之会”,席上张子野作《定风波令》,即“六客词”,会后同泛舟游吴松江,至吴江垂虹亭畅饮高歌,“坐客欢甚,有醉倒者”。但作者不是径直叙写这段经历,仍借与天河牛女有关的故事来进行比况。张华《博物志》载一则故事说:天河与海相通,年年有浮槎定期往来,海滨一人怀探险奇志,便多带干粮,乘槎浮去。经十余日,至一城郭,遇织布女和牵牛人,便问牵牛人,此是何处。牵牛人告诉他回去后问蜀人严君平便知。后来乘槎人还,问严君平。君平告以某年月日有客星犯牵牛宿,计算年月,正是乘槎人到天河之时。词人借用这则优美的神话故事,比况几位友人曾冲破澄澈的银浪泛舟而行。“槎”,即竹筏;“客槎”,一语双关:明指天河的“浮槎”,暗喻他们所乘的客船。“尚带天风海雨”,切合“浮槎”通海之说。煞拍两句笔墨落到赠别。“相逢一醉是前缘”,写六客之会;“风雨散、飘然何处”,“风雨”承上“天风海雨”,写朋友分袂,各自西东。“一醉是前缘”,含慰藉之意;“飘然何处”,蕴感慨无限。
这首词不但摆脱了儿女艳情的旧套,借以抒写送别的友情,而且用事上紧扣七夕,格调上以飘逸超旷取代缠绵悱恻之风,读来深感词人逸怀浩气超乎尘垢之外。
数日西风,打秋林枣熟,还催人去。瓜果夜深,斜河拟(nǐ)看星度。匆匆便倒离尊,怅遇合、云销萍聚。留连,有残蝉韵(yùn)晚,时歌金缕。
绿水暂如许。奈南墙冷落,竹烟槐雨。此去杜曲,已近紫霄(xiāo)尺五。扁舟夜宿吴江,正水佩霓裳无数。眉妩。问别来、解相思否。
星度:指传说中的牛郎织女鹊桥相会。销:一本作“消”。
眉妩:谓眉样妩媚可爱。典出《汉书·张敞传》“张敞画眉”。
《惜秋华》,梦窗词入夹钟商。双调,九十三字,上片四仄韵,下片六仄韵。《梦窗词集》收此词调五首,也因句逗有异可分为三格:上片八句,下片九句一格;上下片各九句一格;上片十句,下片九句一格。
“七夕”词除此之外,梦窗集中尚有《六么令·七夕》、《荔枝香近·七夕》、《秋蕊香·七夕》、《诉衷情·七夕》、《惜秋华·七夕》、《醉蓬莱·七夕和方南山》、《凤栖梧·甲辰七夕》等七首词,可以互相参阅。
“盐官”,即浙江海宁县。三国吴时置盐官县,其后历代名之,元升县为州,改为海宁州,即今海宁。据《宋史·地理志》:两浙路临安府县九盐官,上绍兴,中升畿。
“数日”三句。“枣”者,早也。扣题送人归盐官。此言连日西风紧吹,打落了成熟的枣子,似乎在催促友人早早回“盐官”去。“瓜果”两句,点题“七夕前一日”。此处是说:明天就是“乞巧”夜,所以现在就要准备好祭祀用的瓜果,准备明晚仰视天河,看牛郎织女鹊桥会。从以上五句,读者可体会到词人所送的人,他“归盐官”是去与亲人团聚的。因此要催他早早归去;并喻之牛郎会织女。“匆匆”两句,词人感叹。词人送人分别在即,他倒上两杯离别酒对饮,并祝其旅途平安,且又惆怅地叹息着:人生真是离合无常,我们俩好像那空中的白云,水中的浮萍,聚散两依依。“留连”三句。言两人离别依依难舍,所以听到树上寒蝉凄切的鸣声,就好像听到了它在唱着劝人及时行乐的《金缕曲》。上片紧扣“送人”。
“绿水”三句,别时之言。词人说:现在我们还暂时相聚在岸边,很快你就要乘舟而归“盐官”。你走之后,旧居南墙外的竹林中,槐树荫里那些我们经常相聚的地方,很快就会冷冷清清。“此去”两句,点出友人去处。“杜曲”,在长安县南,为唐时杜氏世居之处,这里借喻“盐官”;“紫宵”,指京城临安。此言友人回到盐官之后,从那里到临安就非常近。两句也暗示友人已有机会入京去为官吏。“扁舟”两句。言词人估计:友人今晚的行舟将会在吴江上留宿,如果他夜晚观赏吴江水景,在月光照射下,吴江上水波粼粼,好像有无数个飘动着佩带,在跳着《霓裳羽衣舞》的仙子一样。“眉妩”两句,为友人盐官家人设问。此处是说:友人到家后,亲人定会兴高采烈,并且询问你,在分别后可在想念我吗?下片从离别后生发开去。另据词中的“夜宿吴江”,可猜测到,词人送友之处是在吴中。
缑(gōu)山仙子,高清云渺(miǎo),不学痴(chī)牛騃(ái)女。凤箫声断月明中,举手谢时人欲去。
客槎(chá)曾犯,银河波浪,尚(shàng)带天风海雨。相逢一醉是前缘,风雨散、飘然何处?
缑山仙子王子乔性情高远,不像牛郎织女要下凡人间。皎洁的月光中停下吹凤箫,摆一摆手告别人间去成仙。
听说黄河竹筏能直上银河,一路上还挟带着天风海雨。今天相逢一醉是前生缘分,分别后谁知道各自向何方?
参考资料:
1、马东瑶.《古典诗词鉴赏》:对外经济贸易大学出版社,2013.12:第240页
2、曹济平.《唐宋风情词选》:江苏古籍出版社,1991.08:第36页
3、陆襄.《中华传统节日诗词故事》:上海远东出版社,2008.9:第248页
缑山:在今河南偃师县。缑山仙子指在缑山成仙的王子乔。云渺:高远貌。痴牛騃女:指牛郎织女。在这里不仅限于指牛郎织女,而是代指痴迷于俗世的芸芸众生。凤箫声:王子乔吹笙时喜欢模仿凤的叫声。时人:当时看到王子乔登仙而去的人们。
槎:竹筏。银河:天河。尚:还。前缘:前世的因缘。
这是一首送别词,题为七夕,是写与友人陈令举在七夕夜分别之事。
上片落笔先写陈令举之风度,他高情云渺,如侯家人于缑氏山头的王子晋在风箫声声的新月之夜,没有望到家人,自己便飘然而去。与友人在七夕夜分别,词人自然想到牛郎织女,但陈令举不像他们那样痴心于儿女之情。
下片想象友人乘坐的船只来到银河之中,当他回到人间时,就挟带着天上的天风海雨。接着他评价二人的友谊能够相逢共一醉,那是前世有缘,当天风海雨飘飘散去之后,友人也将随风飘去。
写送别,一般人都会徒增伤感,而词人却是豪气纵横,驰骋想象,遨游天界银河,如陆游所说“曲终觉天风海雨逼人”。一般写七夕银河,总是“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之类的柔情凄景,而词人笔下那天风海雨之势,正显露了他不凡的气魄与胸襟,这种逼人的天风海雨,便是他豪放词风形象性的说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