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腰垂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
莫笑关西将家子,只将诗思入凉州。
首句写自己的装束。腰垂锦带,显示出衣饰的华美和身份的尊贵,与第三句“关西将家子”相应;佩吴钩(一种吴地出产的弯刀),表现出意态的勇武英俊。杜诗有“少年别有赠,含笑看吴钩”之句,可见佩带吴钩在当时是一种显示少年英武风姿的时髦装束。寥寥两笔,就将一位华贵英武的“关西将家子”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出来了。
第二句“走马曾防玉塞秋”,进一步交代自己的战斗经历。北方游牧民族每到秋高马肥的季节,常进扰边境,需要预加防卫,称为“防秋”。玉塞,指玉门关。这句是说自己曾经参加过防秋玉塞、驰驱沙场的战斗行动。和上句以“锦带”、“吴钩”显示全体一样,这里是举玉塞防秋以概括丰富的战斗经历。
不过,诗意的重点并不在图形写貌,自叙经历,而是抒写感慨。这正是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内容。“”关西,指函谷关以西。古代有“关西出将,关东出相”的说法,李益是姑臧(今甘肃武威,亦即凉州)人,所以自称“关西将家子”。表面上看,这两句诗语调轻松洒脱,似乎带有一种风流自赏的意味。但如果深入一层,结合诗人所处的时代、诗人的理想抱负和其他作品来体味,就不难发现,在这潇洒轻松的语调中正含有无可奈何的苦涩和深沉的感慨。
写慷慨悲凉的诗歌,决非李益这们“关西将家子”的本愿。他的《塞下曲》说:“伏波惟愿裹尸还,定远何须生入关。莫遣只轮归海窟,仍留一箭定天山。”象班超等人那样,立功边塞,这才是他平生的夙愿和人生理想。当立功献捷的宏愿化为苍凉悲慨的诗思,回到自己熟悉的凉州城时,作者心中翻动着的恐怕只能是壮志不遂的悲哀吧。如果说:“莫笑”二字当中还多少含有自我解嘲的意味,那么,“只将”二字便纯然是壮志不遂的深沉感慨了。作为一首自题小像赠友人的小诗,三、四两句所要表达的,正是一种“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式的感情。
这当然不意味着李益不欣赏自己的边塞之吟,也不排斥在“只将诗思入凉州”的诗句中多少含有自赏的意味。但那自赏之中分明蕴含着无可奈何的苦涩。潇洒轻松与悲慨苦涩的矛盾统一,正是这首诗的一个突出特点,也是它耐人寻味的重要原因。
猜你喜欢
西北黄云暮,声声画角愁。阴山一夜雨,白草四郊秋。乱雁鸣寒渡,飞沙入废楼。何时番色尽,此地见芳洲。
苏武节旄尽,李陵音信稀。梅当陇上发,人向陇头归。
劲气初折胶,奔书闻插羽。
寒金刁斗鸣,夕火兜零举。
霜威画角雄,月思清笳苦。
骠骑出鏖兵,轻车前确虏。
一鼓击名王,三捷献英主。
天山挂雕弓,玉塞休强弩。
龙额近封侯,华堂盛歌舞。
汉将边方背辘轳,受降城北是单于。黄河晚冻雪风急,
野火远烧山木枯。偷号甲兵冲塞色,衔枚战马踏寒芜。
蛾眉一没空留怨,青冢月明啼夜乌。
年高来远戍,白首罢干戎。夜色蓟门火,秋声边塞风。
碛浮悲老马,月满引新弓。百战阴山去,唯添上将雄。
西风方折胶,戍兵出已屡。赤藏候骑归,翩翩如鸟羽。
穹庐旧所居,不远横山路。汉将知为谁,三军倚全护。
上赖天子圣,边方无斗捕。运筹有馀略,彫弓射狐兔。
何谢苍头公,回为儿女顾。
苏武节旌尽,李陵音信稀。花当陇上发,人向陇头归。
腰悬锦带佩吴钩,走马曾防玉塞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