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忝职畿甸淹,滥陪时俊后。才轻策疲劣,势薄常驱走。
牵役劳风尘,秉心在岩薮。宗贤开别业,形胜代希偶。
竹绕清渭滨,泉流白渠口。逡巡期赏会,挥忽变星斗。
逮此乘务闲,因而访幽叟。入来殊景物,行复洗纷垢。
林静秋色多,潭深月光厚。盛香莲近拆,新味瓜初剖。
滞拙怀隐沦,书之寄良友。
猜你喜欢
客行忽到湘东驿。明朝真是潇湘客。晴碧万重云。几时逢故人。
江南如塞北。别后书难得。先自雁来稀。那堪春半时。
词题标明的湘东驿,在南宋时属萍乡县,即现今江西西部、靠近湖南的萍乡市西。当时是比较闭塞的山乡。考作者范成大一生行履,这首小令大约作于1172年(乾道八年)冬作者调任静江知府(治所在今桂林市),为广西经略安抚使,越岁之后途径此地之时。此前几年,作者曾奉使出行金朝,归迁中书舍人并任朝廷史官,接着因对朝廷用人问题提出不同意见,辞官引退归苏州。作者政治上不得意,心情抑郁,这时接到调令,首途广西,来到了荒僻的湘东驿。旅中的孤独凄凉,难以排遣,不禁回想旧日京中故里的友人,忧从中来,写下了这首小令。
上半阕首句点明了客行所至的地点——湘东驿,“忽到”二字,便有非所预想、难料今日的意味,可见远迁广西本非己愿。然而“岂不归怀官有程”(陆游句),官事在身,明朝不得不继续前行,进入潇湘(湖南二水名)之境。“真是”二字,透露出“不意至此,居然至此”的感慨和怅惘。作一个公忠体国的正直官员也是身不由己,乃至不容于朝。作者并没有交待迁官的具体始末,仅从自惊自叹的感喟中表露出微弱信息,供读者去联想得之。怅望苍茫晴空中的重重云彩,意识到自身的所在,距三吴故地是那样的遥远。“几时逢故人?”作者此问,充满了怀旧的情思,也反衬出客行的孤寂境况和失望的悲哀。
江南本山明水秀之区,但对辞乡远别的孤旅来说,一切美景均同虚设,无意观赏,这与荒凉的塞北便无区别了。下半阕首句便发出了如此沉痛的表述:“江南如塞北”,更何况交通阻塞、音书难通,连鸿雁的踪迹也稀少而不易见到。那么,这暮春三月,面对生机盎然的大千世界,岂不更令人孤苦难耐吗?通篇就这样由境触情,由情而忆,由忆而感,由感而悲,倾诉了远别的伤痛、怀旧的积郁。两阕之间,过度自然,浑然一体。语言朴素明白,毫不费解,却又含蓄曲折,意蕴深沉,称得上是洗尽铅华、反璞归真。说它道出了眼中景、心中情,意中事,是“人难言之而已易言之”,是不为过分的。
风梳雨沐厌驰驱,我马虺聩我仆痡。
惟有风流髯主簿,才高不肯混泥涂。
偶把遗编读。觉凄清、风生满纸,哀音裂竹。貌比左芬年更少,况又才逾徐淑。
肯久恋、红尘千斛。试问埋香何处好,料青山、也有修来福。
泉路下,鬼应哭。
朝朝暮暮相追逐。怎而今、云消雨散,形孤影独。后会自然来世有,谁道他生未卜。
可邀我、同登仙箓。昨夜分明惊入梦,羡容颜、依旧温如玉。
便携手,述心曲。
当涂典午事纷纭,西蜀山川付暮云。我到岘山无泪洒,秋风曾拜卧龙坟。
波光磨不尽,镜面绝纤尘。照得红亭子,亭亭似美人。
分明真山子,的的有画意。风霜匀粉丹,云霞缀锦地。
一皴一百仞,雕镂入空际。瘦骨间青脂,苍劲有馀媚。
天绅秣项垂,仙蕊披裆被。虬松百万株,粘石无根蒂。
峰峰有活石,石石挟仙气。一石玉一山,一山一点翠。
散作诸峦岩,分身可千计。
八极周流皆我神,世间争爱梦中春。凭君莫向痴人说,谁信无身是有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