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胜日从公蒲涧游,万岳声满千崖秋。
一迳如蛇三百曲,绕尽山腹到山头。
穹岩千仞欹欲裂,仰看飞泉泻云窟。
锵成环佩奏成琴,溅作珠玑霏作雪。
步穿危磴攀苍藤,忽上穹岩顶上行。
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闻声。
只怪前驱深不见,须臾却向前山转。
海风吹袖万丈长,海水去人一弓远。
老僧云卧晏未兴,先遣长松来道迎。
小参古殿黄面老,不见旧日安期生。
景泰上方半堵壁,城中望文雪山白。
却从景泰望城中,晓日楼台焕金碧。
君不见,中流千金慱一壶,
不如游山饥时粥一盂。金印檕肘大如斗,
不如游山倦时一杯酒。安期飞升今几年,
祖龙不是不求仙。至今年年七月二十五,
倾城游人来访古。
猜你喜欢
丹灶烟销掩绿苔,求仙何处访蓬莱。阜乡亭下空遗舄,蒲涧泉边尚有台。
鹤驭已随龙驷去,青山还倚白云开。衰颜最忆神楼散,一匕谁分入酒杯。
胜日从公蒲涧游,万壑声满千崖秋。一径如蛇三百曲,绕尽山腹到山头。
穹岩千仞欹欲裂,仰看飞泉泻云窟。锵成环佩奏成琴,溅作珠玑霏作雪。
步穿危磴攀苍藤,忽上穹岩顶上行。人在半天泉在井,不敢下瞰惟闻声。
只怪前驱深不见,须臾却向前山转。海风吹袖万丈长,海水去人一弓远。
老僧云卧晏未兴,先遣长松夹道迎。小参古殿黄面老,不见旧日安期生。
景泰上方半堵壁,城中望之雪山白。却从景泰望城中,晓日楼台焕金碧。
君不见中流千金博一壶,不如游山饥时粥一盂。
金印系肘大如斗,不如游山倦时一杯酒。安期飞升今几年,祖龙不是不求仙。
至今年年七月二十五,倾城游人来访古。
相思有如少债(zhài)的,每日相催逼。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
相思就像欠人债的债主,每日天都去逼迫催促。经常担负着一担忧愁的债务,却抵不了三分利,这本帐只有见到他时才算得。
参考资料:
1、李伯钦.图解元曲三百首:黄山书社,2016年03月:第224页
2、毕宝魁,尹博.元曲三百首译注评:现代出版社,2015年06月:第336-337页
清江引:俗称(江儿水),也偶称(岷江绿)或(临江仙),本为元代小令,至今尚不见元代之前对此词牌的有关著录。“南曲并收入仙吕宫与双调;北曲属双调。字数定格为七、五、五、五、七,共五句。可单用作散曲小令。少债的:欠债的。一担愁:形容愁思沉重,一担:元时市语,形容重。准不了:折不了,抵不得。
相思和借债给别人有一定的相似点,即都是出本钱的一方,共同点都是需要对方偿还,如果不偿还则一定不断地追.如果不追到手这赔就太大了,有时是本利全无。但放债的人目的就是追求利润,追求三分利,而相思的则只要把对方追求到自己手里则万事大吉,则是高傲的胜利者,根本就不计较利钱,我们理解这些之后在分析这篇小令就很容易了。
“相思有如少债的”这句活的关键是“少债”二字,即谁是债权人,谁是债务人,谁少谁的债,谁是追债的人,这确实需要思索一下方可以理清。如果从付出的角度来看,当然相思者本人是债权主体,以下的抒情都是她的内心活动二“每日相催逼。”每口都催逼对方还债,实际是每天都在催促对方表态,催促对方赶快答应自己的求爱。“常挑着一担愁,准不了三分利。”两句也极其形象生动,是相思的女子经常担负着相思的忧愁和讨不同债务的双重忧愁,这忧愁是极其沉重而难以担负的,而且更是不能指望三分利了二因为相思本来是自发的,对方是否知道都不敢完全确定,故利钱就更不敢指颦丁:最后一句点出这种债务丫断的的方式就是“这本钱见他时才算得”,要求实在是太低了,见而时才能计算本钱,人家还不还还不好蜕,如果偿还算是要同了本饯,利息就不计较了。当然,任何比喻都是蹩脚的,何况这通篇都是比兴,能够对应如此明白就已经很精彩了。“常挑着一担愁”,把无形化为有形,抽象化为具体,生动地表现出相思之深重,显示出很高的想象力和语言表现能力。
祓禊风流自昔年,胜游行及暮春天。
梅村屡策高人杖,桃岸频牵渔父船。
念我暂辞中圣会,丐君留作解斋筵。
诗才酒事俱非敌,倚得疏狂每见怜。
虚耗驱除若羽毛,开元天子赐蓝袍。空令鬼物持戎器,不管雄狐向窟嗥。
凤辇鳌山出上京,长安宫阙暮云平。千枝火树宜春苑,万炬金莲不夜城。
艳舞娇歌游客醉,靓妆华饰丽人行。江楼此夕频搔首,饱看梅花上月明。
君莫笑支许,寂寞非愚懵。君莫轻嵇阮,山林有清兴。
人生徒百岁,乐少忧还剩。万事漫短长,无如使道胜。
尔非傲世士,高蹈钓名称。但谢区中缘,甘心栖石磴。
澄空白日飞,世事终无应。不如省尔诚,自言还自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