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雪尽萱抽叶,风轻水变苔。玉关音信断,又见发庭梅。
猜你喜欢
袅(niǎo)袅城边柳,青青陌(mò)上桑。
提笼忘采叶,昨夜梦渔阳。
城墙边依依细柳,小路旁青青嫩桑。
提着篮忘了采叶,昨夜又梦到渔阳。
参考资料:
1、张国举.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10:468-469
袅袅:纤长柔美貌。陌上:路旁。陌,田间小路。
叶:此处指桑叶。渔阳:古代郡名,治所在今天津蓟县。因此处边陲,常陈重兵把守,后世遂用以指称边境征戍之地。
风俗画画家画不出时间的延续,须选“包孕最丰富的片刻”画之,使人从一点窥见事件的前因后果。这一法门,对短小的文学样式似乎也合宜,比如某些短篇小说高手常用“不了了之”的办法,不到情事收场先行结束故事,任人寻味。而唐人五绝名篇也常有这种手法的运用,张仲素《春闺思》就是好例。
这诗的诗境很像画,甚而有几分像雕塑。“袅袅城边柳,青青陌上桑”。城边、陌上、柳丝与桑林,已构成一幅春郊场景。“袅袅”写出柳条依人的意态,“青青”是柔桑逗人的颜色,这两个叠词又渲染出融和骀荡的无边春意。这就组成一幅村女采桑图:“蚕生春三月,春柳正含绿。女儿采春桑,歌吹当春曲”(《采桑度》),真可谓“无字处皆具义”(王夫之)。于是,这两句不仅是一般地写景,还给女主人公的怀思提供了典型环境:城边千万丝杨柳,会勾起送人的往事;而青青的柔桑,会使人联想到“昼夜常怀丝(思)”的春蚕,则思妇眼中之景无非难堪之离情了。
后二句在蚕事渐忙、众女采桑的背景上现出女主人公的特写形象:她倚树凝思,一动不动,手里提着个空“笼”——这是一个极富暗示性的“道具”,“提笼忘采叶”,表露出她身在桑下而心不在焉。至于心儿何往,末句就此点出“渔阳”二字,意味深长。“渔阳”是唐时征戍之地,当是这位闺中少妇所怀之人所在的地方。原来她是思念起从军的丈夫,伤心怨望。诗写到此已入正题,但它并未直说眼前少妇想夫之意,而是推到昨夜,说“昨夜梦渔阳”。写来不仅更婉曲,且能见昼夜怀思、无时或已之意,比单写眼前之思,情意更加深厚。
“提笼忘采叶”,这诗中精彩的一笔,是从上古诗歌中借鉴而来。杨慎早有见得,道是:“从《卷耳》首章翻出。”《诗经·周南·卷耳》是写女子怀念征夫之诗,其首章云:“采采卷耳,不盈顷筐。嗟我怀人,置彼周行。”斜口小筐不难填满,卷耳也不难得,老采不满,是因心不在焉、老是“忘采叶”之故,其情景确与此诗有神似处。但就诗的整体说,彼此又很不同。《卷耳》接着就写了女子白日做梦,幻想丈夫上山、过冈、马疲、人病及饮酒自宽种种情景,把怀思写得非常具体。而此诗说到“梦渔阳”,似乎开了个头,接下去该写梦见什么,梦见怎样,但作者就此带住,不了了之。提笼少妇昨夜之梦境及她此刻的心情,一概留给读者从人物的具体处境回味和推断,语约而意远。这就以最简的办法,获得很大的效果。因此,《春闺思》不是《卷耳》的摹拟,它已从古诗人手心“翻出”了。
戴胜飞晴野,凌澌下浊河。春风楼上望,谁见泪痕多。
晓起临芳树,柯条何沃若。香风入房栊,飞燕穿帘幕。
昨宵春梦长,忘却花前诺。持此问情人,相望何寥郭。
朝望金牛兮白云绳绳。夕望金牛兮碧草维芿。痛灵根之夙陨兮托陂陀之玄扃。
纵琼为梁兮明月履。养弗逮生兮予生何俚。郁床沈绵兮怀此諰諰。
有翩者乌兮余膝为跽。人弗尔若兮徒涕而泗。匪天降酷兮实我罪之遗。
芳春閤外茂林中,池上新桥路径通。谁种松篁藏古意,我栽桃李引春风。
短服谁从灞上过,杨花春暮一悲歌。岂缘薏苡抛金印,还逐鸱夷卧钓蓑。
汝水解归怜许靖,雁门将老念廉颇。汉庭执戟惭虚簿,手把瑶华奈尔何。
崆峒使节上青霄,河陇降王款圣朝。宛马总肥春苜蓿,
将军只数汉嫖姚。陈留阮瑀谁争长,京兆田郎早见招。
麾下赖君才并入,独能无意向渔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