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夜长偏觉漏声迟,往往随歌惨翠眉。黄叶落催砧杵日,
子规啼破梦魂时。明妃去泣千行泪,蔡琰归梳两鬓丝。
四皓入山招不得,无家归客最堪欺。
猜你喜欢
愁与诗相似,能令须发新。
意清尘不没,道直事多屯。
水石惟宜夏,田桑独致贫。
不除闲懒性,前世必僧身。
独坐雁声急,风高秋气空。家书千里外,旧事一尊中。
北地兵戈满,南园草木丛。朝来看壮发,强半欲成翁。
江水流春不当春,江花江草故愁人。开头捩舵汝何往,击鼓鸣桡皆不伦。
巫峡猿啼真迸血,楚天朝雨最通神。老夫欲寄精诚去,凭仗高风达紫宸。
扬州枉矢何时弭,涿野蚩尤尚未俘。
底处愁城能著我,风为愁骑雨愁车。
乾坤未息战,廊庙尚论兵。赤子理难弃,黄图势必争。
龙髯怀往事,虎口脱馀生。梦熟儿时景,依然旧太平。
隐约愁初觉,惺忪意已通。冷清无处觅,攒簇有时同。
黯黯春僝僽,沈沈夜朦胧。流传江鲍体,赋咏总难工。
愁怀难画亦难诗,惟有流莺暗得知。
我亦无言莺不语,柳边相看立多时。
江草日日唤愁生,巫峡泠(líng)泠非世情。
盘涡(wō)鹭(lù)浴底心性?独树花发自分明!
十年戎马暗万国,异域宾客老孤城。
渭水秦山得见否?人今罢(pí)病虎纵横!
江边长满绿茸茸的细草天天逗引我愁绪更生;巫峡泠泠的流水声却不懂世故人情。
鹭鸶在急遽的漩涡中自得地沐浴是何心性,直挺独立的老树花儿开放得十分鲜明。
十年动荡的战乱,使天下变得一片昏暗,漂泊异乡的人们,几乎将要老死在孤城。
渭水秦山的长安,不知何时能再相见?如今人们都已疲病,路上却仍是豺虎纵横!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北京: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273-274
吴体:即拗体。杜甫这类七律很多,但由于这首几乎全是拗体,所以特别标出。唤愁:指春草新生,引起愁绪。泠(líng)泠:细流水声,写巫峡的萧森之气。非世情:即不近人情。
涡:水旋流形成的深涡。底心性:即什么意思。
十年:这里是指自安禄山造反至此时已有十年了。异域:异乡,这里指夔州。因夔州地近边荒,因此说“异域”。
渭水秦山:指唐朝都城长安(今陕西西安)。人今罢病:指民力疲惫衰竭。罢,同“疲”,累。虎纵横:比喻横征暴敛。
此诗是看到眼前景物而抒写作者的愁怀:江边的丛草每天在生长起来,都在唤起我的愁绪。巫峡中泠泠流水,也毫无人情,惹得不能开怀。白鹭在盘旋的水涡中洗浴,你们有些什么愉快的心情呢?一株孤独的树正在开花,也只有你自己高兴。这四句是描写一个心绪不好的人,看了一切景物,都烦恼得甚至发出诅咒。“世情”是唐宋人俗语,即“世故人情”。“非世情”或作“不世情”,即不通世故人情。在这句诗里,可以讲作“不讨好我”。“底”字也是唐宋俗语,用法同“何”字,是个疑问词,即现代汉语的“什么”。“分明”二字与杜甫在别处的用法有些不同,意义较为含糊。大约强调的是“自”字。现在释为“自己高兴”,还是揣测,恐怕似是而非。
诗的前四句写景,后四句转到抒情。诗人说,十年来兵荒马乱,使南方成为黑暗的地区,我这个异乡来的旅客,衰老在夔州孤城中,很想回长安去,可不知渭水秦山,这一辈子还能再见不。因为人已老病,而路上仍然是豺虎纵横。最后两句愁的是人民生活的艰辛,自己也无法还乡。
这首诗意义很明显,没有曲折隐晦之处。前四句虽然写景,但与《登高》《返照》二诗的前四句不同。作者已在写景之中表现了自己的“愁”,不是客观的写景了。每一句的艺术手法都表现在下三字。“暗”字也是杜甫的独特用字法。末句“虎纵横”是指上文的“十年戎马”。《杜诗镜铨》引张璁说:“虎纵横,谓暴敛也。时京兆用第五琦十亩税一法,民多流亡。”浦江清《杜甫诗选》亦用此说作注,以为末句是“借喻苛政”。这是从诗外去找解释,大约脑子里先有一句“苛政猛于虎”,看到杜甫的“虎纵横”就附会到苛政上去。于是再从唐史中寻找当时有什么苛政。于是找到了第五琦的新税法。不知杜甫诗中屡次以豺虎比兵灾。此处的“虎纵横”显然是照应上文的“十年戎马”,杜甫应该不会忽然丢开上文而无端扯到第五琦的苛政。毛大可论读《西厢记》的方法说:“词有词例。不稔词例,虽引经据史,都无是处。”读诗也是这样。诗也有诗例,不从诗中去求解,而向诗外去引经据史,决不能正确地解得这首诗。
此诗诗体属七言拗律。一首诗中,偶尔有一、二处平仄不合律谓之失粘。失粘之病,有时是作者平时读字音不准,弄错了平仄;有些是故意的,这就称为拗句。《愁》这首诗全是拗句,这就是吴体。这种拗法,只有在七言诗中出现,它们是律诗的形貌与古诗的声调的混血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