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藻丽荧煌冠士林,白华荣养有曾参。十年去里荆门改,
八岁能诗相座吟。李广不侯身渐老,子山操赋恨何深。
钓鱼台上频相访,共说长安泪满襟。
猜你喜欢
玉房金蕊(ruǐ)。宜在玉人纤手里。淡月朦(méng)胧(lóng)。更有微微弄袖风。
温香熟美。醉慢云鬟(huán)垂两耳。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
黄金的花蕊开绽在红色如玉的花房,恰好放在美人的柔细的手里。朦胧的月亮月光淡淡,时不时吹起微风来卷起美人的衣袖。
柔和清淡的风中,美女似有醉意般酣然入睡,很熟很香,悄悄的,高耸的发髻垂到两只耳朵下了。谢谢春姑娘的巧夺天工,不像是花般的红艳,更像是美人肌肤透出的红。
参考资料:1、(宋)苏轼著;石声淮,唐玲玲笺注.《东坡乐府编年笺注》: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486页。
玉房:花的子房的美称。金蕊:金色的蕊。白居易《牡丹芳》诗:黄金蕊绽红玉房。玉人:容貌美丽的少妇。《诗经》:有女如玉。纤手:女子柔细的手。微微弄袖风:轻轻地拂袖的风。
温香熟美:在柔和清淡的香风中,睡得很熟很美。醉慢:醉后松弛。云鬟:形容妇女高耸的环形发髻。春工:春季造化万物之工。玉红:形容美女白里透红的肤色。
这是北宋文学家苏轼创作的一首词,运用了以物代人的手法,在花人之间反复掂掇,造成情意绵绵的意境,构思新颖纤巧,独具艺术风采,形象的写出了玉人之美。
词的一开头就来赞美花:开头两句写花的子房,花的金蕊,玉房金蕊,从正面以文彩艳丽的笔法描绘了花妖艳迷人的姿色,“黄金蕊绽红玉房”只有牡丹才能配的上“玉房金蕊”的称号,可见花的婀娜多姿。牡丹结成一束,恰好地插在美女柔细的手里。“金”花与“玉”人相映成趣,柔花与纤手,“宜”字贯串,构成了睡女侧睡拈花图,美丽极了。
“淡月朦胧。更有微微弄袖风。”特写美女的朦胧美。“淡月”本是“朦胧”的,它好像柔纱,罩在美女的肌体上,更是玲珑剔透的。加仁轻轻的微风,拂弄着美女的衣袖,多么柔情。一个“弄”字,多么富有人情味。“月”与“风”给予美女的情爱多么深。静动结合,美上加美。通过对环境的衬托,带给人一种玄妙之美,在如此美妙月色中,漂亮的人和漂亮的花相互衬映,月亮将人和花照得洁白无瑕,花偎依着人的手,享受着微风,烘云托月的写出了花美,人美的一幅美好场景。
下片,写睡女的熟睡美。第一、二句写清香送爽,美女酣然沉睡。在柔和滴淡的香气中,美女不知不觉地如同醉汉进人梦乡,很熟很香。那高耸的发髻慢慢地垂到两耳之下了。“温香”与“熟美”两个偏正词组的结合,恰好生动描绘了睡美人的妩媚神态。那个“醉”也选用精当。除“醉”睡外,再也不会有别的熟睡的情态呈现。
最后一句,“多谢春工。不是花红是玉红。”最后两句点明本词的题旨“不是花红是玉红”。这位朦胧的白中透红肌体的美女,不是花红胜过花红,还是得“多谢春工’。没有造化万物的春工造花、造月、造风、造美境,哪会有“温香熟美”的睡美人呢!
短短四十四个字,花即是人,人即是花,把人面花光浑融一片,婉约柔美,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容情于景,本是效仿李白《清平调词》所做,但是刻画之高法却不比李白差,首咏人,次咏花,借的美丽衬托出人的美丽。
春风吹我秣陵城,江柳江花照眼明。人共家山千里月,梦回孤馆一声莺。
黏天好事迷芳草,尽日微吟数落英。去住两端判不得,又逢寒食倍关情。
闻夜鹤。夜鹤叫南池。对此孤明月。临风振羽仪。伊吾人之菲薄。无赋命之天爵。
抱局促之短怀。随冬春而哀乐。懿海上之惊凫。伤云间之离鹤。
离鹤昔未离。迥发天北垂。忽值疾风起。暂下昆明池。
复畏冬冰合。水宿非所宜。欲留不可住。欲去飞已疲。
势逐疾风举。求温向衡楚。复值南飞鸿。参差共成侣。
海上多云雾。苍茫失洲屿。自此别故群。独向潇湘渚。
故群不离散。相依江海畔。夜止羽相切。昼飞影相乱。
刷羽共浮沉。湛澹泛清浔。既不经离别。安知慕侣心。
九冬负霜雪。六翮飞不任。且养凌云翅。俯仰弄清音。
所望浮丘子。旦夕来相寻。
朝来射黄羊,驰逐出塞游。忽闻匈奴至,万骑寇幽州。
被袍不及甲,肘挟双刃矛。飞身入重围,手取单于头。
归来饮辕门,独耻非伐谋。
宿雨霁丹晖,高天出翠微。花如新濯锦,草似偶含玑。
残雾凭楼宿,轻霞度阙飞。莺歌应满树,兰气渐通扉。
双鹊飞来噪午晴,一枝梅影向窗横。
幽人宿醉闲欹枕,不待闻香已解酲。
一山大半皆槠叶,绝顶闲寻得轻微。
无日谩劳携纸扇,有风犹怯去绵衣。
野花可爱移难活,啼鸟多情望即飞。
惟与寺僧居渐熟,煮花深院待人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