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群峰相接连,断处秋云起。云起山更深,咫尺愁千里。
猜你喜欢
流云绕空山,绝壁上苍翠。应有采芝人,相期烟雨外。
与君同气不同家,今度书迟望眼赊。
遇物却思高姓似,江头行坐看芦花。
快哉楚王风,庶人安得共。西陂浩无价,不计吾侪用。
永日不可暮,穷居厌尘鬨。出门有佳诣,咫尺窥潭洞。
危楼俯木杪,大厦森高栋。户牖交梧楸,蒲荷接蘋葑。
闲持枕簟往,遽起江湖梦。醒然凉肺肝,习习吹衣动。
世间贱易得,清风谁与重。劳生不自觉,至乐那容众。
北窗与君享,世网念少纵。肉食固肥甘,轻尘没飞鞚。
出门复入门,两脚但如旧。
所向泥活活,思君令人瘦。
沉吟坐西轩,饮食错昏昼(zhòu)。
寸步曲江头,难为一相就。
吁嗟呼苍生,稼穑(sè)不可救。
安得诛云师,畴(chóu)能补天漏。
大明韬(tāo)日月,旷野号禽兽。
君子强逶(wēi)迤(yí),小人困驰骤(zhòu)。
维南有崇山,恐与川浸溜(liù)。
是节东篱菊,纷披为谁秀。
岑生多新诗,性亦嗜醇酎。
采采黄金花,何由满衣袖。
方欲应邀出门造访,又返回门内,那密集落地的雨点只是依然下个不停。
去往你家的道路泥泞,欲去看望于你,无法启行,想你想得我容颜消瘦。
我独自坐在西窗下深思不已,连吃饭也辨不清是黄昏还是白天。
虽然我距您的住处很近,却难得去与您会面一次。
唉,可怜!那些受苦受难的老百姓,被水淹毁的庄稼是无可挽救了。
怎么才能除去那可恶的云师?谁能去将那天漏处补住?
日、月隐去了光辉,禽兽在空旷的原野里哀号。
官员们勉强做出从容自得的样子,老百姓却困于泥泞而难以行走。
城南边有座终南高山,恐怕它也会被那急流的河水淹没漂走。
今天这个重阳佳节,东篱的菊花你在为谁开的这么好?岑生多新语,性亦嗜醇酎。岑参先生有很多新诗,生性也特别喜欢香醇的美酒。
雨中,眼看着那样繁多的黄菊花,怎能使你的衣袖装满呢?
参考资料:
1、萧涤非:《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8年8月版,第44-45页
2、萧涤非选注.杜甫诗选注:人民文学出版社,1996.01:第46页
复:是再三再四。因为雨所困,故方欲出门访友,又复入门。
泥活活:读音“括”,走在泥淖中所发出的声音。
饮食错昏昼:阴雨不辨昏昼,故饭食颠倒。
寸步:是说离得很近。但难得去拜访。
云师:云神,名丰隆,一说名屏翳。畴:谁。
大明:即指日月。韬:韬晦。日夜下雨,故日月尽晦。
君子:指朝廷官员。逶迤:犹委蛇,从容自得的样子。小人:指平民和仆役。他们都是徒步,所以困于奔走。
溜:水流漂急。
纷披:是盛开,不能赏玩,所以说“为谁秀”。岑生多新语,性亦嗜(shì)醇(chún)酎(zhòu)。新语:一作“新诗”,醇酣即醇酒,酣音宙。
黄金花:指菊花,古人多用菊花制酒。
这首《九日寄岑参》,属于寄赠之作,相当于一封诗歌体的书信。这一类诗作,应酬性色彩较浓,内容往往比较空泛。然而,这首寄赠诗却大不相同。杜甫的这首诗寄赠岑参,一方面表达重阳节不能共赏秋菊把酒论诗的遗憾与惋惜,一方面对于天灾给苍生带来的苦难抱有一定的关怀和同情。诗中既有寄赠之作的一般特点,对友人表示怀念和问候,又有涉及当时的社会生活,即因大雨成灾对苍生稼穑表示的关切和忧虑。
这首诗较长,按其内容可以分为三个段落。
第一段,从开头“出门复入门”,到“难为一相就”,叙述访岑而阻于雨,与岑参的住处曲江虽然不远,但却不能去探访,倍觉思念,表现出了与岑参的深厚友谊。
第二段,从“吁嗟乎苍生”,到“小人困驰骤”,由大雨而联想到这场雨给苍生百姓带来灾害。看起来,这一段似与岑参或杜岑友谊没有直接联系,像是节外生枝。但细想还是有其内在联系的。这倒不仅仅在于都是说大雨,而是他们都是诗人,民间的疾苦是他们共同关心的问题。所以下一段内容,又回到作为诗人的岑参上来。
第三段,从“维南有崇山”到全诗的收尾,归结到岑参的诗歌创作活动。从诗歌本身来说,这里既写出了杜甫与岑参这两大诗人之间的友谊,也表现出杜甫对民间疾苦的关心。然而,过去有的诗论家认为这首诗的内容还不止于此,而是诗中喻指当时的朝政。据考,天宝十三载秋,大雨成灾,宰相杨国忠却取好庄稼来,向玄宗皇帝说:“雨虽多,不害稼也。”实际情况是否如此,当然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但无论有无寄托,杜甫对苍生百姓疾苦的关心和同情,则是没有疑问的。
海峤千花簇绮筵,金章遥并绣裳悬。趋庭正值乘骢候,卧阁犹思下凤年。
天姥月明飞梦过,若耶云起探春还。垂竿可道偏行乐,咫尺蒲轮渭水前。
两载川衡转运功,今朝又挂布帆东。鹥凫野岸瀰瀰水,禾黍秋原淅淅风。
高鸟独归残照外,晚山半入乱云中。淡然心事凭谁识,一笑吟成意未穷。
百花台上小蓬莱,碧玉嶙峋照眼开。曾念萱堂少佳致,不知何夕定飞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