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佐郡清声播,巡台应辟除。
施为多近古,恬澹不渝初。
政每寻无迹,□□□□馀。
抚摩殊搏击,声蠹肯踌躇。
猜你喜欢
野色苍茫日欲晡,海天东望正愁予。谩传杜老怜宗武,敢效韩公训亚符。
门掩秋风荒径菊,池深春水近阶芜。江南正儗归来早,醉倒东风碧酒壶。
郊园春已暮,霁色射疏篱。
地静苔过竹,沙清树入池。
野人来尽日,山鸟话多时。
偶傍松窗立,微风动七丝。
城尖径昃(zè)旌(jīng)旆(pèi)愁,独立缥缈之飞楼。
峡坼(chè)云霾(mái)龙虎卧,江清日抱鼋(yuán)鼍(tuó)游。
扶桑西枝对断石,弱水东影随长流。
杖藜(lí)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
缥缈:高远不明之貌。楼高势若飞,故曰飞楼。
坼:裂缝。霾,指云色昏暗。龙虎卧,形容峡坼云霾。日抱:指日照。鼋:大鳖;鼍:鳄鱼。
断石,指峡坼。
杖:拄(杖)。藜:用藜茎制成的手杖。谁子:哪一个。泣血:形容极度哀痛,语出西汉李陵《答苏武书》。
白帝城危耸于夔州(今重庆市奉节县)东白帝山之上,背负峭壁,前临大江,占据高峻山势,为三峡入口处著名胜景。杜甫晚年寄居夔州,咏白帝城作品颇多,此为其中之一。
“城尖经仄旌旆愁,独立缥缈之飞楼。”起句突出“白帝城最高楼”之高:城高路险,城头遍插旗帜,而旗帜亦愁城楼高险,则人愁不言而喻。白帝城楼高耸于此缥缈之际,凌空若飞,诗人驻立楼前,极目四望,胸襟益开。其立足之高,视野之阔,使得全诗在未展开之前已笼罩于一种雄奇壮丽的气势之中。
“”这一联是写楼头所见:忽而江峡若裂,云气昏晦,纵横怪石似龙盘虎踞,横卧波心;忽而江清水澈,日照当空,滩石于粼粼光影隐耀之中,又如鼋鼍怡然嬉游,阴晴气象殊异,而动人之处各不相让,两句并举,将楼头观景的倏忽万变写得活龙活现。
“”扶桑,为古神话中东方日出处一种神木,长约数千丈;弱水,为古神话中西方昆仑山下一条水流。此处是诗人登高临深,不禁心驰神往,设想出虚幻之境:如见扶桑西边的枝条正与山峡相对,弱水东边的影子似与长江相随。此前的诗人用此二典,一般是“东观扶桑曜,西卧弱水流”(曹植)的写法,而杜诗反向用之,是紧扣诗题,极力渲染城楼之高,可望扶桑西向;极言江流之远,可接弱水东来。以虚境写实景,于虚实之间传达神韵。
“杖藜叹世者谁子?泣血迸空回白头。”诗人的目光又从愈见虚渺的远景上落回楼头,孑孑老者,倚杖望空,情境与首联“独立”句相似,面对苍茫浩荡之江水,立此险峻峭拔之峰,心与物化,问“叹世者谁子?”似已达到忘我境界。但毕竟执着难遣,惟有泪洒天半。诗人一生漂泊,年逾半百仍不得归所,写此诗时离安史之乱平息不过三四年,朝野间百废待兴,国恨、乡愁,平生叹喟,郁积于胸,只有回首归去,让这地老天荒的萧瑟苍凉之感逐渐淡化消释于心罢了。
这是一首句法用律体而音节用古体的拗体七律,其情绪勃郁,声调拗怒,互相配合,突破了七律中传统的和谐,给人以耳目一新之感。加上格局严谨,首联叙写楼高,二联摹写近景,三联拟想远境,末联感慨身世,起、承、转、合,诗法井然。正如清人王嗣奭《杜臆》评“此诗真作惊人语,是缘忧世之心,发之以自消其垒块,叹世二字,为一章之纲,泣血迸空,起于叹世。以迸空写楼高,落想尤奇。”
我有郎官万叠青,换得将军半窗绿。月明恐有凤来栖,日暮何妨鸟借宿。
清平海宇无烽烟,五风十雨歌丰年。看山爱竹了公事,焚香挂画如神仙。
城头漏箭催更鼓,将军燕寝元戎府。枕底云山光满林,床头斜插三珠虎。
星,七星如钩柳下生。星上十七轩辕形,轩辕东头四内平。
平下三个名天相,相下稷星横五灵。
老去长闲百不营,推书习静更真清。西窗日脚篱筛动,时有飞虫扑纸声。
鼓瑟湘灵梦巳先,凤嬉亭下识君贤。礼闱英妙矜三捷,宪府飞腾羡九迁。
丹悃壮游曾许国,黑头未老赋归田。华堂易箦嗟何速,深负如皋射雉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