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晋唐相望已千年,香火如今数十贤。
不见古人空再拜,祠堂西去有贪泉。
猜你喜欢
千年祠宇此重开,独为诸贤酹一杯。涧石不随龙化去,岭云还与鹤归来。
春风谷远嘤嘤鸟,夜雨庭深点点苔。听罢雅歌宾客醉,共教童子汲泉回。
又名:孙革访羊尊师诗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
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苍松下,我询问隐者的童子他的师傅到哪里去了?他说,师傅已经采药去了。
还指着高山说,就在这座山中,可是林深云密,我也不知道他到底在哪。
本站。
童子:小孩。这是指隐者的弟子。言:回答,说。
云深:指山上云雾缭绕。处:地方。
贾岛是以“推敲”两字出名的苦吟诗人。一般认为他只是在用字方面下功夫,其实他的“推敲”不仅着眼于锤字炼句,在谋篇构思方面也是同样煞费苦心的。此诗就是一个例证。
全诗只有二十字,作为抒情诗,却有环境,有人物,有情节,内容极丰富,其奥秘在于独出心裁地运用了问答体。不是一问一答,而是几问几答,并且寓问于答。第一句省略了主语“我”。“我”来到“松下”问“童子”,见得“松下”是“隐者”的住处,而“隐者”外出。“寻隐者不遇”的题目已经交待清楚。“隐者”外出而问其“童子”,必有所问,而这里把问话省略了,而写出“童子”的答语:“师采药去。”从这四个字而可想见当时松下所问是“师往何处去”。“我”专程来“寻隐者”,“隐者”“采药去”了,自然很想把他找回来。因而又问童子:“采药在何处?”这一问诗人也没有明写,而以“只在此山中”的童子答辞,把问句隐括在内。最后一句“云深不知处”,又是童子答复对方采药究竟在山前、山后、山顶、山脚的问题。明明三番问答,至少须六句方能表达的,贾岛采用了以答句包赅问句的手法,精简为二十字。这种“推敲”就不在一字一句间了。
然而,这首诗的成功,不仅在于简炼;单言繁简,还不足以说明它的妙处。诗贵善于抒情。这首诗的抒情特色是在平淡中见深沉。一般访友,问知他出,也就自然扫兴而返了。但这首诗中,一问之后并不罢休,又继之以二问三问,其言甚繁,而其笔则简,以简笔写繁情,益见其情深与情切。而且这三番答问,逐层深入,表达感情有起有伏。“松下问童子”时,心情轻快,满怀希望;“言师采药去”,答非所想,一坠而为失望;“只在此山中”,在失望中又萌生了一线希望;及至最后一答:“云深不知处”,就惘然若失,无可奈何了。
然而诗的抒情要凭借艺术形象,要讲究色调。从表面看,这首诗似乎不着一色,白描无华,是淡妆而非浓抹。其实它的造型自然,色彩鲜明,浓淡相宜。郁郁青松,悠悠白云,这青与白,这松与云,它的形象与色调恰和云山深处的隐者身份相符。而且未见隐者先见其画,青翠挺立中隐含无限生机;而后却见茫茫白云,深邃杳霭,捉摸无从,令人起秋水伊人无处可寻的浮想。从造型的递变,色调的先后中也映衬出作者感情的与物转移。
诗中隐者采药为生,济世活人,是一个真隐士。所以贾岛对他有高山仰止的钦慕之情。诗中白云显其高洁,苍松赞其风骨,写景中也含有比兴之义。惟其如此,钦慕而不遇,就更突出其怅惘之情了。另外,作者作为一个封建社会的知识分子,离开繁华的都市,跑到这超尘绝俗的青松白云之间来“寻隐者”,其原因也是耐人寻味,引人遐想的。
士有不可识,因人一见君。马驱边地月,剑拂蓟门云。
市饮终何事,燕歌已蚤闻。苍茫逢日暮,握手暂云云。
幽栖元不厌山深,把臂何人共入林。树下凉风中散客,窗间白日上皇心。
青苔果落空庭得,流水花香别涧寻。但恐鹤书知处所,不容高卧只如今。
风月骚人业,相传能几家。
清心长有虑,幽事更无涯。
隐奥谁知到,陵夷即自嗟。
千篇如可构,聊擬当豪华。
除纸才看出建章,长绳便拟缚名王。相逢明月楼中啸,小出春风陌上桑。
六郡良家紫骝马,三齐击技绿沈枪。挥毫坐夺燕支色,横槊全收瀚海霜。
龙额但誇金印大,虎头休恨玉关长。调笑青州王节度,年年书记满胡床。
镇北钟灵烈女儿,愿随夫逝志难移。青年零落桃夭事,劲节从容破镜时。
一片冰心摧铁石,千秋义魄愧须眉。荒郊极目双遗冢,山自含愁水自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