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汉家恩信抚群戎,坐息边民乐岁丰。自古所求中国治,于今无复四夷功。
金缯但取一州赋,使介何辞万里通。顾我衰羸岂堪此,共扬威命赖诸公。
猜你喜欢
初持诏节下宫衙,四牡临门敢顾家。稍远郊畿还感慨,却瞻原隰自光华。
使行万里谁非病,义重千钧始拜嘉。遥指燕山数归日,都城犹未有多花。
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
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guǒ)尸还。
出征的战士应当高唱军歌胜利日来。决心把满族统治者赶出山海关。
战士只知道在战场上,要为国捐躯。何必考虑把尸体运回家乡。
本站。
环:与“还”同音,古人常用作还乡的隐语。胡奴:指清王朝封建统治者。玉关:即甘肃玉门关,汉时为出塞要道。
沙场:本指平沙旷野,后多指战场。马革裹尸:英勇作战,战死于战场。
“拼将热血洒疆场”,这是一首边塞诗,写于1906年。当时作者从日本回国,曾北上游历,在吉林、辽宁一带察看形势,一路走来,有许多感想,于是就留下了这首七言诗。
启首两句就写得颇具气势,“军歌应唱大刀环,誓灭胡奴出玉关。”出征的战士应高唱着战歌,挥举大刀,要一直把清朝统治者杀到关外。玉关,本指玉门关,这里代指山海关。清政府是在关外发迹的,因此要杀到关外,把他们彻底消灭。这里用一个“环”字,预示着反清斗争一定会取得胜利,战士们会踏着歌声,凯旋而回。后两句写得极其悲壮,抒发了作者的情感,“只解沙场为国死,何须马革裹尸还。”作为一名战士,想到的只是为国捐躯,根本不去考虑身后事,为国捐躯,死得其所,又何必用“马革裹尸还”呢?
这首诗抒发了作者义无反顾的革命激情和牺牲精神,充满了英雄主义气概,把一腔报效祖国、战死疆场的热忱发挥得淋漓尽致。在写下了这首诗的一年以后,作者在安庆起义,失败被捕,清政府要他写口供,他挥笔直书:“尔等杀我好了,将我心剖了,两手两足断了,全身碎了,均可,不可冤杀学生。”尔后,慷慨就义,他用生命实现了自己的理想。这首诗感情豪放激扬,语气慷慨悲壮,英气逼人,最后一句“何须马革裹尸还”,写出了他壮怀激烈、视死如归的英雄气概。总之,这是近代边塞诗中难得的一首好诗。
变化成来体势高,坐令幽思起云涛。
春雷一鼓惊头角,碧海风轻衮绛桃。
万里长江滚滚来,楚山凝碧树如苔。扁舟横渡浪花急,一席好风何快哉。
郑重流芳信,慇勤慰远官。已欣怀袖满,仍觉齿牙寒。
置速传辞易,人遐结会难。侧身东望久,离绪转盘桓。
张家女儿八岁馀,手把椽笔誇能书。翠眉玉貌画不如,一朝献艺承明庐。
风云会合冠佩集,当面濡毫翻墨汁。弱身窈窕才过膝,步腕回旋万钧力。
怒鲸横海枯树立,震空忽堕颠崖石。功成直与造化俱,歘见声名起京邑。
紫裘蒙茸年少儿,宝刀琼带羊角觿。平生一字不到眼,对此悄然颜色赧。
君不见蔡文姬,班婕妤,风流文采绝代无。吁嗟陶家五男子,总令纸笔为荒芜。
自古江南地,东南别一天。楼台红烛底,车马翠围边。
忝预官曹贵,难逄吏属贤。不图争腐鼠,危坐看飞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