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邑小民事简,琴樽有馀欢。才高气虽雄,心夷神自闲。
吐辞如春风,万象生笔端。向识杏坛老,不应叹才难。
山近雪云密,风动梅香寒。铜龙晓鼓鸣,画舸扬漪澜。
丈夫重离别,感慨伤朱颜。努力事明主,慎勿轻挂冠。
猜你喜欢
开过南枝花满院。新月西楼,相约同针线。高树数声蝉送晚。归家梦向斜阳断。
夜色银河情一片。轻帐偷欢,银烛罗屏怨。陈迹晓风吹雾散。鹤钩空带蛛丝卷。
《凤栖梧》,即《蝶恋花》,又名《鹊踏枝》。唐教坊曲,《乐章集》、《张子野词》并入“小石调”,《清真集》入“商调”。赵令畤有《商调蝶恋花》,联章作“鼓子词”,咏《会真记》事。双调,六十字,上下片各五句四仄韵。
“甲辰”,为理宗淳祐四年(1244),时词人四十五岁,尚滞留在苏州。
上片“开过”五句,“七夕”即景。“开过”一句,言南面枝头上的桂花,因受到的阳光多所以开得较早,这之后满院的桂树才陆续吐香。接着的二句与后二句时序上应该倒装。“高树”两句,触景生情。此言园中高树梢上传来了几声哀切的秋蝉声,这多象是在唱别那晚晴天气啊。但是我(指词人)孤身留在苏州,只要求能够象牛郎织女那样的与苏姬在七夕团聚一会。可是即便身在苏州,而且还是在梦境中,也被夕阳的光亮照醒过来,无法与苏姬获得团圆也。此时,苏姬早已离他而去(可参阅《思佳客·癸卯除夜》及《六丑·壬寅岁吴门元夕风雨》)。“新月”二句。七夕之晚,当新月临空的时候,姑娘、媳妇们已经相约着聚集在西楼之上,竞相穿针引线,以便向织女祈求“乞巧”。而我也曾经与苏姬相约,希望她七夕前能够归家。这样我们还可以共同在晚上穿金针,祈乞巧。但是约定成空,姬未回来,岂不痛哉!上片以“乞巧”、“求梦”两事反映了当时七夕的时俗,并示己之思姬深情。
“夜色”三句,承上写梦境。此言词人又在夜色深深中进入梦境之中,仿佛自己与爱人也如牛郎织女相逢在鹊桥上似的欢聚在一起。正当他俩在轻绡帐中两情依依,欢情渐浓时,床边屏风边的银烛突爆灯花,惊醒了这场好梦,使词人不由得心生怨恨。“陈迹”两句,梦醒景。此言过去我与苏姬的欢情象薄雾一样随着梦醒而被晓风吹散,眼前只见帘钩上还缠绕着苏姬遗留下来的,那些令人牵肠挂肚的蛛丝似的丝线。物在人散,只有使我徒生悲痛罢了。下片述梦景及醒后情景。
据词中述说来看,苏姬肯定已经离他而去了。
结束前冬未可行,岂因乞食始寻兄。忘形自得筹生理,讲学尤当见练兵。
花暖三春香鼓角,星悬一室慰心情。匡时建策悤忙甚,话彻多年付醉醒。
小邑尚弦歌,维舟偶见过。浪游偏我惯,赛会到春多。
日暖风仍细,沙平路不颇。牛车载村女,乘兴复如何。
才值暮春天。暖气侵入懒著棉。闲倚妆楼无个事,移肩。
卷幔青青草色鲜。
隔岸酒旗偏。半枕垂杨半枕烟。遥望夕阳红处也,桥边。
一对黛黄小犊眠。
谢公雅志在东山,一入黄扉不复还。
公去我来山属我,为公偿却半生閒。
曲巷低窗云色暮。节近黄花,又下凄凉雨。长记江南杨柳渡,孤篷剪烛曾听处。
悔别翻将书信误。雁落吴天,已是愁难诉。今夜长安千万户,相思不为砧声苦。
炎风来何狂?似欲吹山倒。
狼籍树底云,散漫屋上草。
赤日炽大炉,泥沙热如炒。
东皋与西陇,禾苗尽枯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