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平湖渺渺浸城阴,窈窕垂杨一径深。千万买邻真得计,六年种竹已成林。
棋枰胜负消长日,琴韵清幽见古心。萍泛蓬飞本无系,新亭何必苦沾襟。
猜你喜欢
闻君雨雪到青州,春尽鸿书未可求。莫问弹冠千载事,徒令把袂故人愁。
浮云万里中原色,落日孤城大海流。自昔风尘驱傲吏,还能伏枕向清秋。
青青河边柳,菀菀陌上桑。临风似相向,道阻意以长。
流莺飞上杨,归雉回东墙。翩翩曳文裾,水中双鸳鸯。
此为胶舆漆,彼独参与商。乾坤浩无垠,大化何茫茫。
鸢飞与鱼跃,各以适其常。鸿鹄沧溟栖,以俟风云将。
为欢亦已侈,祇觉别离轻。便有还家乐,难堪此夜行。
梦君小儿女,依我尚纵横。佛住无三日,由来鉴此情。
闻是西陵。好借邮亭。为羁愁、怕听秋声。小窗清影,残月三更。
觉睡难支,灯未烬,酒初醒。
自分飘零,何处逢迎。到今朝、琴剑无凭。钱塘回首,一片云横。
且拥寒衾,追旧事,笑生平。
河流迅且浊,汤(shāng)汤不可陵。
桧(guì)楫(jí)难为榜(bǎng),松舟才自胜。
空庭偃旧木,荒畴余故塍(chéng)。
不睹行人迹,但见狐兔兴。
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
黄河流水湍急而且浑浊,其盛大的水势不可阻挡。
用桧木做成的桨,船夫也难以使用,松木造成的坚船方可胜任。
空院落倒放着旧木头,荒地里留着旧土埂。
这里不见行人的踪迹,所见的只有狐狸兔子的出没。
我要对黄河边上的老人说,这浊水相当澄清了。
参考资料:
1、费振刚主编.齐梁体诗传(中):吉林人民出版社,2000:67
2、孙年法主编.运城古中国游记·诗词歌赋篇:山西人民出版社,2015.07:137
迅:疾速,急疾。汤汤:水势浩大貌。陵:超越,越过。
桧楫:桧木做的桨。桧为坚硬木材,桧楫谓船桨极坚固。榜:船桨。
空庭:犹空院,谓荒芜冷寂的庭院。偃:倒伏。故塍:过去的田埂。
兴:作,这里指狐兔奔跑。
河上老:河上老:古时高士,即河上公,能预测未来。何:何时。澄:清。传说黄河千年一清,河清则天下太平。
这首诗前四句写渡河情况。“”起笔写出了黄河的气势和特征:水流迅猛而浑浊。“”这里说,连桧楫使用起来都好像力不胜任,松舟也只是勉强胜载,可见河水的迅猛,渡河的危险、困难。中四句写岸畔所见。“”庭户是空的,旧木横躺着,像要倒塌的样子;田地荒芜了,还可以看到往日的田埂畦垄。“”周围也看不到行人,只见狐兔横行。这里的村庄完全破败了,像《古诗·十五从军征》所写:“兔从狗窦入,雉从梁上飞。中庭生旅谷,井上生旅葵。”这就是作者眼中所见异族政权统治下的情形。在这描写中见出作者伤感、同情、愤慨等心情。“狐兔”既以纪实,当兼喻异族统治者。由此回过头来看前面关于黄河的描写,似也有兴寄:那汹涌浑浊的河水,当影射北中国的沦丧、淆乱。南宋张元干曾将这两个比兴融在一起,写道:“底事昆仑倾砥柱,九地黄流乱注,聚万落千村狐兔?”(《贺新郎》)以愤慨中原之陷入金人之手。最后两句:“寄言河上老,此水何当澄?”这两句的意思明显是指澄清天下、拨乱反正。由于前面写有渡河情况,这两句出现就不显得生硬;又由于前面写有社会凋残、生民涂炭情况,这两句也就显得很有感情、很有力量了。这表现了作者渴望国家统一、拯救生民出洪荒的忧国忧民的思想感情。还可交代一下,“河上老”或许用河上公的典故。葛洪《神仙传》谓河上公住在黄河之滨,能预卜未来。作者“寄言”于这种决疑释惑的人物,更能见出他渴望河清心情的急切。这里的用典是浑然无迹的。
“渡黄河”这种题材在南朝诗歌中实属罕见。作者身临北境,写出了旅途的感触,从而流露了澄清天下之志。这在“江左沉酣求名者”(辛弃疾《贺新郎》)不复顾念中原块土的情形下,这诗的创作就显得很是难能可贵了。
正秋风、已凉天气,伤秋情绪如昔。相如卧病秋园久,秋冷一枝词笔。
秋似客。道愁怀吟秋,莫懒寻秋屐。秋光净拭。看淡淡秋容,疏疏秋意,满眼尽秋色。
新秋境,最好秋人遁迹。秋怀何限萧瑟。秋花篱落秋虫絮,伴我秋灯凝碧。
秋梦寂。待谱出秋声,合倩秋娘拍。秋尊翠浥。且共醉秋蟾,权抛秋簟,倚槛弄秋笛。
堰雷推动阿香车,惠泽均沾十万家。
谁任长官身后责,回潮今又见回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