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靡靡春事退,寂寂夏日长。
日日骑马归,卧此北户凉。
官事幸休逸,甘为白头郎。
朝出暮还家,悠悠愧路旁。
所欣药物灵,颇觉疾病康。
幸免三已愠,敢希五馈浆。
难堪七有余,不过三已尝。
呼儿且粝食,贫固士之常。
猜你喜欢
携(xié)扙来追柳外凉,画桥南畔(pàn)倚胡床。
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
携杖出门去寻找纳凉圣地,画桥南畔,绿树成荫,坐靠在胡床之上惬意非常。
寂寂明月夜,参差的笛声响起在耳边萦绕不觉,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幽香散溢,泌人心脾。
参考资料:
1、古诗文网经典传承志愿小组.白马非马译注,作者邮箱:930331075@qq.com
倚胡床:坐靠胡床。倚:坐靠。
这句连用“携”、“来”、“追”三个动词,把诗人携杖出户后的动作,分出层次加以表现。其中“追”字更是曲折、含蓄地传达出诗人追寻理想中的纳凉胜处的内在感情,实自杜甫《羌村》“忆昔好追凉”句点化而成。这样,诗人急于从火海中解脱出来的情怀,通过一系列动作,就自然而然地表现出来。
次句具体指出了柳外纳凉地方的方位和临时的布置:“画桥南畔倚胡床。”这是一个绿柳成行,位于“画桥南畔”的佳处。诗人选好了目的地,安上胡床,依“倚”其上,尽情领略纳凉的况味。在诗人看来,这也可算“最是人间佳绝处”(《睡足轩》)了。胡床,即交椅,可躺卧。陶潜“倚南窗以寄傲”(《归去来兮辞》),是为了远离尘俗;秦观“倚胡床”以“追凉”,是为了驱解烦热,都是对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他们或多或少是有相通之处的。
一二两句写仔细寻觅纳凉胜地。三四两句则展开了对它的美妙景色的描绘:“月明船笛参差起,风定池莲自在香。”月明之夜,船家儿女吹着短笛,笛声参差而起,在水面萦绕不绝。晚风初定,池中莲花盛开,自在幽香不时散溢,沁人心脾。诗人闲倚胡床,怡神闭目,不只感宫上得到满足,连心境也分外舒适。这两句采取了对偶句式,把纳凉时的具体感受艺术地组合起来,于是,一个纳凉胜地的自然景色,就活现在读者面前。
此诗以纳凉为题,诗中着力表现的是一个绝离烦热之处。诗人首先经过寻访,发现了这个处所的秘密,其次进行具体布置,置身其间,与外境融而为一,把思想感情寄托在另外一个“自清凉无汗”的世界。
宋人吕本中曾在《童蒙诗训》中评论“少游此诗闲雅严重”(《诗林广记》引),“闲雅”当指此诗词语上的特点而言,“严重”则涉及此诗严肃而郑重的内容。它很可能是秦观在仕途遭到挫折后的作品。
《纳凉》是一首描写景物的短诗。从字面上看,可以说没有反映什么社会生活内容。但是,透过诗句的表面,却隐约地表现出:诗人渴望远离的是炙手可热的官场社会,这就是他刻意追求一个理想中的清凉世界的原因。秦观是一个有用世之志的诗人。他对官场的奔竞倾夺表示厌弃,力求远避,此诗表达的就是这种感情。这种把创作念图隐藏在诗句背后的写法,读者应着意体会。
移榻空亭纳晚凉,更深露下芰荷香。行云敏捷如流水,爱有游萤入画梁。
气至暑固当,境寂凉自生。
天河自如水,夜久山更明。
古树有庄色,新泉入幽听。
逃空空快事,丧虎不可停。
飞萤过屋顶,一落如流星。
蕙风吹暗绿,荷露落轻阴。即此成幽赏,因之寄远心。
褰衣看纻缟,仰面数辰参。不觉凉生掖,徘徊月上簪。
夜凉挥麈谈风月,清兴真教俗虑删。银汉不流星斗转,一天秋思满人间。
平池倒影落霞红,碎锦残花入镜中。小榭临流窗四面,袭人衣袖紫薇风。
乔木万馀株,清流贯其中。前临大川口,豁达来长风。
涟漪涵白沙,素鲔如游空。偃卧盘石上,翻涛沃微躬。
漱流复濯足,前对钓鱼翁。贪饵凡几许,徒思莲叶东。
大热金石流,日色赤可畏。
鄙夫先多病,喘息仅存气。
饮冰不救渴,肤汗那容睡。
秋风几时来,不问黑貂敝。
林梢堕斜阳,凉颸飒然至。
呼童汲井泉,洒扫庭中地。
胡床得露坐,始觉有生意。
老妻破甘瓜,儿女膝下戏。
鸣蝉虽强聒,亦足代鼓吹。
坐久月照人,金波正澄霁。
惜哉疲薾甚,杯酒未敢置。
浮生能几何,荏苒忽中岁。
四时更代谢,寒暑不可避。
幻身岂长存,中有不迁义。
且享今夕凉,百年安用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