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天边使节动星辰,衔命归家得意新。负弩不须烦县令,挥金聊复燕乡人。
锦衣行处江天晓,华表归时社树春。暂试铜山陶铸手,速应西上莫逡巡。
猜你喜欢
岂无强醉阳司业,固有无钱郑广文。三请未能勤问道,一归今日愿从君。
隋河东下一千里,僮仆未知行李劳。闻道杞苗今结子,凭君饱食赋离骚。
摩云头角看昂藏,意外升沉岂易量。取士皆知有科举,进身初不在文章。
关心雁塔功名晚,试手乌台岁月忙。此去一官先有路,独怜灯火夜窗凉。
重重叠(dié)叠上瑶(yáo)台,几度呼童扫不开。
刚被太阳收拾去,却教明月送将来。(却教一作:又教)
亭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几次叫童儿去打扫,可是花影怎么扫走呢?
傍晚太阳下山时,花影刚刚隐退,可是月亮又升起来了,花影又重重叠叠出现了。
本站。
重重叠叠:形容地上的花影一层又一层,很浓厚。瑶台:华贵的亭台。几度:几次。童:男仆。
收拾去:指日落时花影消失,好像被太阳收拾走了。教:让。送将来:指花影重新在月光下出现,好像是月亮送来的。将,语气助词,用于动词之后。
这是一首咏物诗,诗人借吟咏花影,抒发了自己想要有所作为,却又无可奈何的心情。
这首诗自始至终着眼于一个“变”字,写影的变化中表现出光的变化,写光的变化中表现出影的变化。第一句中“上瑶台”,这是写影的动,隐含着光的动。为什么用“上”,不用“下”,因为红日逐渐西沉了。第二句“扫不开”写影的不动,间接地表现了光的不动。光不动影亦不动,所以凭你横扫竖扫总是“扫不开”的。三四两句,一“收”一“送”是写光的变化,由此引出一“去”一“来”影的变化。花影本是静态的,诗人抓住了光与影的相互关系,着力表现了花影动与静,去与来的变化,从而使诗作具有了起伏跌宕的动态美。
写光的变化,写花影的变化,归根到底是为了传达诗人内心的感情变化。“上瑶台”写花影移动,已含有鄙视花影之意;“扫不开”写花影难除,更明现憎恶花影之情;“收拾去”写花影消失,大有庆幸之感;“送将来”写花影再现,又发无奈之叹。诗人巧妙地将自己内心的感情变化寓于花影的倏忽变化之中,使诗作具有言近旨远,意在言外的含蓄美。
有人评论说:“上瑶台”比喻小人在高位当权;“扫不开”比喻正直之臣屡次上书揭露也无济于事;三四两句以太阳刚落,花影消失,明月东升,花影重映,比喻小人暂时销声匿迹,但最终仍然出现在政治舞台上。从诗人一生仕途坎坷,政治失意的情况来分析,产生鄙视群小,痛恨官场腐败的感情也许是可能的。但诗歌作为文艺作品,它显然不能是生活的实录,它比生活本身应该更概括,更集中,更有典型性,因此,一定要坐实哪一句即喻什么人或什么事,难免会有牵强附会之嫌了。
毕岁知无事,兵销复旧丁。竹门桑径狭,春日稻畦青。犬吠隈篱落,鸡飞上碓桯.归田起囗思,蛙叫草冥冥。不识城中路,熙熙乐有年。木槃擎社酒,瓦鼓送神钱。霜落牛归屋,禾收雀满田。遥陂过秋水,闲阁钓鱼船。长爱田家事,时时欲一过。垣篱皆树槿,厅院亦堆禾。病果因风落,寒蔬向日多。遥闻数声笛,牛晚下前坡。
正日思归,临水登山,云胡不归?羡君诚高士,堪五湖长,予其逋客,愧北山移。
结遍贤豪,厌闻歌管,十载扬州梦已非。家何在?有珠帘云海,雪窦烟扉。
年年车马逶迟,空折尽隋堤柳几枝。笑故园三径,桂兰频老,层峦万叠,猿鹤长啼。
或问先生,笑而不答,待满词人饯别诗。真归矣,任山灵见诮,百罚奚辞?
晴空漠漠迷苍烟,凭阑一望心茫然。旧游已落飞鸟外,新诗应在归云边。
亭高千里纳山色,人静万物争春妍。天涯倦客早归去,空山日暮多啼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