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驿使挂来郡吏批,丁宁急急趁符移。
儿童骇汗催科急,趣贺元来荷圣慈。
猜你喜欢
时愤偶不遣,迹寓情遂滞。岩穴求故心,悠然复忘世。
理杖追前贤,握手仍夙契。入谷闻松声,临壑见崖势。
清泉穿石底,奇峰表天际。海堧自阴淡,霜野转明丽。
犬吠秋涧响,樵归远林霁。萧条有余欢,宠辱谁能计?
何处孤亭傍水成,壶中小隐万缘轻。双悬日月光蓬岛,四望云山接蜃瀛。
柯烂尚看棋子落,曲终犹听凤笙鸣。最怜楚客人皆醉,一任清狂笑语并。
幽居岂敢谢人群,野老闲来广异闻。道合每从方外得,清樽时共绿阴分。
池边习习闻芳芷,天畔遥遥见禁氛。凉雨欲过襟袖冷,朝来爽气为逢君。
联翩衔尾下深溪,又是当年竭泽时。玉烛均调何日是,舂陵三叹次山诗。
漆园逸气藐云霄,吏部英词揭斗杓。未用鸡虫分得失,笑看鹏鴳两逍遥。
梓里归来翻作客,拊心自悔太蹉跎。人如明月圆时少,家似浮云散处多。
燕垒空萦泾水梦,鹢舟罢泛皖江波。那堪绝好茱萸会,佳节仍从客里过。
幽闺欲曙闻莺转,红窗月影微明。好风频谢落花声。隔帷残烛,犹照绮(qǐ)屏筝。
绣被锦茵眠玉暖,炷香斜袅(niǎo)烟轻。淡蛾羞敛(liǎn)不胜情。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
天将亮时,幽闺中又听到婉转的莺鸣,微明的红纱窗里,印着正在西沉的月影。一阵好风频频地吹落残花,每一瓣落花都落地有声。帐外的那支残烛,还照着绣屏下的古筝。
绣被锦褥的呵护,使如玉的肌肤暖意融融,床边那住燃香,斜旋的轻烟在袅袅飘动。她的淡眉含羞地微皱着,仿佛在惋惜梦断时那份欢情。心里还在想着梦中的人,不知他在何处飘泊旅行?
参考资料:
1、钱国莲等.花间词全集:当代世界出版社,2002:216
2、房开江崔黎民.花间集全译:贵州人民出版社,1990:670-671
3、陈如江.花间词:浙江教育出版社,2007:206
转:一作“啭”。月:一作“日”。频谢:频频吹落。谢:一作“听”。隔帷:帷帐外。绮屏筝:彩屏下的古筝。
锦茵:锦制的褥垫。眠玉:睡眠中的女子。玉,如玉的肌肤,此指女子。斜袅:袅袅斜飘。烟轻:一作“轻烟”。淡蛾:淡眉。不胜情:承受不了相思之情的煎熬。处:一作“事”。云:代指行踪不定的游子。
起两句,写天将明的情景。屋外边传来阵阵婉转的莺啼。朦胧的月影散射窗间,幽闺已见微明的曙色,“闻莺转”,先从听觉角度着笔。最先使人从睡眠中醒来的外界刺激是声音,首句正是闺人清晨初醒时刹那间的感受。“红窗”句,再从视觉方面推进一层,仍只是从表象写来,尚未进入人的内心世界:‘“好风频谢落花声”,由景入情。词中抒情主人公已开始思想活动。落花之声,似有还无。然而在黎明的幽静环竞中,已被敏感的闺中人觉察到了,因有“风”故,所以测知,并唤起了某种微妙的感情。一“谢”字。已露闺怨的本意。隔着薄薄的帘帷,暗淡的残烛还照着挂在绣屏上的宝筝,而筝,早已不弹了,情人远去,无人来欣赏主人公的乐声。“隔帷”二句,运用暗笔。以屏筝作衬,侧面写出闺人的孤寂。“犹照”二字,笔意纤问。晚间睡前见此,清晨醒后仍见此触目感怀,而当日相对调筝的欢i隋境也可想而得之了。上片五句,表面纯是客观描述,然个中自有人在。这种手法,为《花间》所擅,情馀言外,“不止以浓艳见长也”(沈雄《柳塘词话》)。
下片换笔,描写闺人的情态和心理活功。“绣被”句,以秾艳之笔写凄凉之意,此亦唐五代词家绝诣。她睡在温暖的绣坡锦茵之中,静看着炷香的袅袅轻烟。在空中盘绕扩散。此情此景,何以为怀。“淡蛾羞敛不胜情”,她含着娇羞。半敛着淡画的双眉。在这孤寂的清晨,她想到了“暗思闲梦,何处逐云行?”方才那一场好梦,梦里相见的欢娱,醒后己再难寻觅。远方的游子,像那缥缈无定的行云,将要飘流远方。末两句,是全词点睛之笔。用意与冯延巳《蝶恋花》词“几日行云何处去”略同,而毛词写自己梦逐行云而行。亦不知其处,则更深一层了。陈廷焯《白雨斋词话》将这首词作为优秀艳词的例句举出,是有一定道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