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七十收身古战场,归来八十更康强。
酒阑庭户秋光好,想见诗成一缕香。
猜你喜欢
新妆宜面下朱楼,深锁春光一院愁。
行到中庭数花朵,蜻蜓飞上玉搔(sāo)头。
浓妆艳抹打扮一新下红楼,深深庭院春光虽好只添愁。
走到庭中查数新开的花朵,蜻蜓有情飞到了玉簪上头。
本站。
宜面:脂粉和脸色很匀称。一作“粉面”。朱楼:髹以红漆的楼房,多指富贵女子的居所。
蜻蜓:暗指头上之香。玉搔头:玉簪,可用来搔头,故称。
这首诗的标题写得很清楚,它是和白居易《春词》一诗的。白居易的《春词》:“低花树映小妆楼,春入眉心两点愁。斜倚栏杆背鹦鹉,思量何事不回头?”白居易诗先描绘一个斜倚栏杆、背向鹦鹉、眉目含愁的青年女子形象,接着以“思量何事不回头”的问句,轻轻一拨,引而不发,意味深长。而刘禹锡的和诗,也写闺中女子之愁,然而却写得更为婉曲新颖,别出蹊径。
白诗开头是以“低花树映小妆楼”来暗示青年女子,而刘诗“新妆宜面下朱楼”说得十分明确,而且顺带把人物的心情也点出来了。诗中女主人公梳妆一新,急忙下楼。“宜面”二字,是说脂粉涂抹得与容颜相宜,给人一种匀称和谐的美感,这说明她妆扮得相当认真、讲究。看上去,不仅没有愁,倒似乎还有几分喜色。艳艳春光使她暂时忘却了心中苦恼,这良辰美景,使她心底萌发了一丝朦胧的希望。
诗的第二句是说下得楼来,确是莺歌蝶舞,柳绿花红。然而庭院深深,院门紧锁,独自一人,更生寂寞,于是满目生愁。从诗的发展看,这是承上启下的一句。三、四两句是进一步把这个“愁”字写足。这位女主人公下楼的本意不是为了寻愁觅恨,要是早知如此,她就不必“下朱楼”,也不必“新妆宜面”。可是结果恰恰惹得无端烦恼上心头。这急剧变化的痛苦的心情,使她再也无心赏玩,只好用“数花朵”来遣愁散闷,打发这大好春光。“数花朵”的原因当亦有对这无人观赏、转眼即逝的春花,叹之、怜之、伤之的情怀。就在她在默默地数着时,“蜻蜓飞上玉搔头”。这是十分精彩的一笔。它含蓄地刻画出她那沉浸在痛苦中的凝神伫立的情态;它还暗示了这位女主人公有着花朵般的容貌,以至于使常在花中的蜻蜓也错把美人当花朵,轻轻飞上玉搔头;而且也意味着她的处境亦如这庭院中的春花一样,寂寞深锁,无人赏识,只能引来这无知的蜻蜓。真是花亦似人,人亦如花,春光空负。“为谁零落为谁开?”这就自然而含蓄地引出了人愁花愁一院愁的主题。有人说:“诗不难于结,而难于神”。这首诗的结尾是出人意料的,诗人剪取了一个偶然的镜头——“蜻蜓飞上玉搔头”,蜻蜓无心人有恨。这个结句是在回应“思量何事不回头”而设计的,它洗炼而巧妙地描绘了这位青年女子在春光烂漫之中的冷寂孤凄的境遇,新颖而富有韵味,真可谓结得有“神”。
两港水争长,四山云未归。
忽闻雷虺虺,翻见雪霏霏。
蜡屐老难出,竹炉谁共围。
金乌无恙否,何事隐明晖。
处处登高白发新,年年陶令罢官贫。萧条岂少东篱菊,不见当时劝酒人。
似舅才名见国工,承家经术几人同。能诗争羡匡文学,解易谁如戴侍中。
碣石雁行秋色里,桥门鹓序日华东。西京旧典咨同异,讲席何须更筑宫。
将军来,人间有杀敌才。将军去,世上无擎天柱。问将军何族,武侯骨肉。
问将军何名,桓侯季昆。云云霓霓,将军之旌与旂。
霹霹雳雳,将军之矢与石。将军曰走,龙咆狮吼。将军曰居,鳌喘鲸呿。
将军曰贼可迎,孝娥庙口水都撑。将军曰贼可逐,义妇台前山乱扑。
谍者为将军喜,曰我卒皆全,将军曰天。谍者为将军危,曰我师已尽,将军曰命。
剖将军拳,拳密于函。割将军舌,舌长于尺。削将军首,首可削兮灵不朽。
剥将军肤,肤可剥兮血不枯。吁嗟乎!将军存,贼如鼠。
将军亡,贼如虎。贼兮贼兮,尔莫谓将军不复威,尔莫谓将军不复武。
十万奇兵,八面丛生将军忠。五千厉鬼,三更哭死将军恶。
地临沧海胜,门向谢山偏。
养晦非亡世,销年祇尚玄。
松寒延月早,花艳得春先。
且谩论高卧,知君在吕虔。
迷者似河沙。想世间、学者如麻。万中敬信无一悟,观今视古,浮生浊梦,个个都差。达了莫矜夸。访洞天、闲卧烟霞。他年归去方知得,瑶台阆苑,神仙乐处,四序仙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