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山绕青原百雉城,入关尽说长官清。才贤肯为明时出,政事多资赞画成。
禾黍秋风螟螣息,梧桐朝日凤皇鸣。昼閒好读开元纪,节操存心慕广平。
猜你喜欢
洪蒙未判绝疏亲,毕竟难将事理分。
夜半正明还不露,金刚脑后铁昆仑。
翠袖佳人倚暮寒,双禽踏破玉阑干。空山月落春风换,直作罗浮梦里看。
苜(mù)蓿(xù)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苜蓿峰边春天又已来临,胡芦河上不由泪下沾巾。
你在闺中只能空作思念,怎知沙场愁极出征之人!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9-251
2、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6
苜蓿峰:玉门关外之山。峰,一作“烽”。立春:节气名。胡芦河:说法不一,似指甘肃省西部玉门关外的疏勒河。
闺中:指岑参妻子。杀:同“煞”,极甚之义。
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亲人的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题苜蓿峰”从首宿峰写起。春天又来到苜蓿峰、胡芦河上。眼望边地景物,诗人不由泪下沾巾。开始就点出边地、点出季节。“逢”,实则是“又逢”,这就强调了置身边塞已非一日。“苜蓿峰”、“胡芦河”说的都是边地,上下两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复说明,不仅点明地点,而且它们本身又是异地景物,从而强调了与“家人”相去之远。这一切正是触动诗人感情的契机。“泪沾巾”这一形象性的活动便概括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至于“泪沾巾”的原因,则由下两句来具体写。格调是沉重的。
诗的后两句照应题目“寄家人”写自己的思念:妻子在家中是那样思念征人,却只能空然想想而己,她怎会知道沙场之上又是怎样地令人愁肠欲断呢?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自己思念“家人”,却去写“家人”思念自己,而且知道“家人”是在“空思想”。“空”,有徒然之意,即使思念也难以排遣;“空”,又有凭空之意,叫思念也难知沙场征人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怜惜,也就衬托了诗人思念之苦,较之一般写家人亿征人更为深切。诗人之所以“愁”,是由于沙场征战之苦,是由于家人思念之苦,“泪沾巾”的原因在这里也就得到了回答。身为征人的诗人理解“家人”,同时也希望“家人”理解征人,慰藉之意,关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诗语言朴质自然,感情真挚深切,格调苍凉沉重,先从自己思念“家人”写开去,又从“家人”思念自己写拢来,结构回环,语意深长,很好地传达了诗人愁肠百转的心情。
卫青功高不荐贤,犹有苏建能拳拳。
魏其已诛武安死,将军畏祸无敢言。
田窦安知天下士,可是一言谁得罪。
当忧磊落世上奇,白头骑奴安得知。
缟衣湖上月明天,雪影飘飘意欲仙。
世网从来禁不得,高飞冲破晚秋烟。
洛下风流人,人言影亦好。况乃蛟宫仙,迥立清汉表。
翠裙湿凉蟾,晴光白如扫。坐对冰雪容,不受东风老。
澄江渺余怀,相期拾瑶草。
元冥凛冽风气刚,同云蔽野天无光。漫空柳絮乱飞舞,大地一色琼瑶妆。
先生臞然坐茅屋,左有图书右笔床。竹炉石鼎烧榾柮,须臾取雪烹成汤。
武夷游子多相识,龙芽雀舌随意将。陶家近可说风味,党尉不必誇羔羊。
一啜能令睡魔走,再啜齿颊生馀香。三啜搜枯句已就,澹然意趣偏悠长。
翻忆天厨大嚼者,经年户素何所偿。安得相从语清绝,一洗纷纷腥秽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