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玄沙一握舞蛟虬,草圣何须墨染头。鸟过篆文归铁画,蟹行清响落银钩。
竹间日射文星粲,纸上风惊字迹收。大手莫将成末艺,论功宁愧管城侯。
猜你喜欢
邯(hán)郸(dān)驿里逢冬至,抱膝灯前影伴身。
想得家中夜深坐,还应说着远行人。
我居住在邯郸客栈的时候正好是冬至佳节。晚上,我抱着双膝坐在灯前,只有影子与我相伴。
我相信,家中的亲人今天会相聚到深夜,还应该谈论着我这个远行人。
参考资料:
1、彭定求等.全唐诗(下).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079
2、吴大奎马秀娟.元稹白居易诗选译.成都:巴蜀书社,1991:91-92
邯郸:地名,今河北省邯郸市。冬至:农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十二月下旬,这天白天最短,夜晚最长。古代冬至有全家团聚的习俗。驿:驿站,古代的传递公文,转运官物或出差官员途中的歇息的地方。抱膝:以手抱膝而坐,有所思貌。影伴身:影子与其相伴。
夜深:犹深夜。远行人:离家在外的人,这里指作者自己。
《邯郸冬至夜思家》没有精工华美的辞藻,没有奇特新颖的想象,只是用叙述的语气来描绘远客的怀亲之情。其佳处,一是以直率质朴的语言,道出了人们常有的一种生活体验,感情真挚动人。二是构思精巧别致:首先,诗中无一“思”字,只平平叙来,却处处含着“思”情;其次,写自己思家,却从对面着笔。
前两句纪实,侧面写“思家”。第一句叙客中度节,已植“思家”之根。在唐代,冬至这个日子,人们本应在家中和亲人一起欢度。但是如今作者在邯郸客店里碰上这个节日,不知如何是好。第二句,就写作者在邯郸客栈里过节的情景。“抱膝”二字,活画出枯坐的神态。“灯前”二字,既烘染环境,又点出“夜”,托出“影”。一个“伴”字,把“身”与“影”联系起来,并赋予“影”以人的感情。只有抱膝枯坐的影子陪伴着抱膝枯坐的身子,作者的孤寂之感,思家之情,已溢于言表。
后两句运用想象,正面写“思家”。后两句笔锋一转,来个曲笔,不直接写自己如何思家,而是想象家人冬至夜深时分,家人还围坐在灯前,谈论着自己这个远行之人,以此来表现“思家”,使这种思乡之情扩大化,真实感人。其感人之处是:他在思家之时想象出来的那幅情景,却是家里人如何想念自己。这个冬至佳节,由于自己离家远行,所以家里人一定也过得很不愉快。当自己抱膝灯前,想念家人,直想到深夜的时候,家里人大约同样还没有睡,坐在灯前,“说着远行人”。具体“说”了什么,作者并没有指明,这就给读者留下了驰骋想象的广阔天地。每一个享过天伦之乐的人,有过类似经历的人,都可以根据自己的生活体验,想得很多。作者没用华丽的词句,没有玩弄过多的艺术技巧,而用平实质朴的语言,却把思乡之情表现的淋漓尽致。
白居易的诗常以语言浅近、平实质朴著称,其意境也多显露。这首诗平实质朴,构思精巧别致,字里行间流露着淡淡的思乡之愁以及浓浓的怀亲之意。
秋草将衰转绿,暮云欲去翻还。旧时歌舞已阑珊。
新恨如何消遣。
把酒常思风月,登楼却见家山。眼前流水日潺湲。
中有啼珠无限。
老去都无宠辱惊,静中时见古今情。
大凡物必有终始,岂有人能脱死生。
日月相催飞似箭,阴阳为寇惨于兵。
此身果欲参天地,且读中庸尽至诚。
久从閒僻向沧池,忽见嘉宾喜可知。触热正烦思美荫,卧疴方苦遘良师。
欲留尽兴时须饮,要取忘忧祗有棋。二者已欣陪造适,解颐仍得鼎来诗。
呼童汲清泚,怡然坐临池。谁能知我怀,细雨来催诗。
秋日同文馆,中官押入回。西风初雨后,明月为人来。
藻鉴凭君许,赓歌愧我陪。相逢已忘寝,坐见斗移魁。
至乐亭中半月留,溪山杖屦饱寻幽。见师忽起庐山梦,梦向旧时游处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