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古寺藏烟树,岩扉昼不扃。
日高花散影,风定竹无声。
稚子添香火,闲僧阅藏经。
新诗吟未就,独向殿阶行。
猜你喜欢
闻道春流下斗门,扁舟应得解南村。
欲看竹箭开新涨,更插杨枝记旧痕。
研墨作君书,踟蹰过半夜。踟蹰欲何为,窥盎复视架。
想君卧破屋,镫火穿壁罅。岂无木绵衣,未冬先典夏。
但用江西窑,莫求哥定斝。但搭日行船,不怕长安坝。
姜桂性不移,物理渐轻赦。曾约石榴红,襆被到寒舍。
忽忽篱豆黄,梧桐叶相藉。吾亦苦痁鬼,中虚变暴下。
至今两颊窊,时时复洞泻。内伤脾胃病,饮食颇难化。
五心一烦热,便忆冰与蔗。引领黄昏汤,来起此番炙。
泥水绝高名,读书兼猎射。从来霜雪姿,不向北风谢。
腊月三十日,腊月二十九。等是岁华终,无事穷相守。
朋簪才盍脱荷囊,兰到升庭见独芳。毳幕夜书称快梦,冰壶孤抱映秋霜。
十年紫禁烟花近,四海金华姓字香。南北相望固迢递,久要情在恐难忘。
庸中佼佼铁铮铮,百万长驱入帝京。
首事纵隳三善在,归仁何虑不全生。
斜日低山片月高,睡馀行药绕江郊。霜风扫尽千林叶,閒倚筇枝数鹳巢。
辇(niǎn)毂(gǔ)繁华事可伤,师师垂老过湖湘。
缕(lǚ)衣檀(tán)板无颜色,一曲当时动帝王。
帝京当年是多么地繁华热闹,回想起来,使人无限地伤感;李师师也老了,漂泊流落在湖湘的民间。
旧时的舞衣与檀板都黯然失色,饱受了风蚀尘染;有谁相信,她当年轻歌一曲,能使君王倾倒迷乱?
参考资料:
1、李梦生.宋诗三百首全解:复旦大学出版社,2007:206-207
辇:皇帝的车驾。古以“辇下”指京城。毂:车轮中心,有洞可以插轴的部分,同“辇”借指汴京。师师:李师师,汴京人。传幼年为尼,后为妓,色艺动京师。湖湘:洞庭湖、湘江一带。
缕衣:金缕衣,用金线盘绣的舞衣。檀板:唱歌时用来打拍子的檀木拍板。
《汴京纪事》诗二十首,痛感山川破碎,国家受辱,表达自己的忧伤与愤慨。这里选的是最后一首。
刘子翚写汴京的组诗,大多数通过今昔对比,列举熟知的事与物来抒发兴亡之感,所以在这首诗中举李师师的遭遇以表现汴京昔日的繁华已烟消云散。诗从李师师目前情况写起,说艳名压倒平康的李师师,在乱后流落湖湘,久经磨难后,颜色憔悴,歌喉也非复当年。诗感叹:李师师往时歌舞时所穿的金缕衣、所用的檀板现在仍在用,但都已经陈旧了,谁能相信她当年曾以美貌与伎艺使君王倾倒呢?诗写的虽然是人,主题却是从人的经历上反映国家遭受的不幸,达到了以李师师为典型反映社会动乱的目的。
通过描写往昔闻名的歌手、妓女寄托盛衰之感的七绝,在唐代就有不少出类拔萃的作品,最出名的是杜甫的《江南逢李龟年》,诗云:“岐王宅里寻常见,崔九堂前几度闻。正是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写安史乱后,名歌手李龟年流落江南,杜甫与他相会,回想起开元盛世,不胜唏嘘。诗将今昔盛衰之感,隐藏在字里行间,使人黯然欲泪,如以“江南好风景”、“落花时节”反衬相遇的难堪,以“又逢君”点出今昔,烘托出感伤,都很见锤炼。刘子翚这首诗在主题上承继前人,但一开始就直述“辇繁华事可伤”,虽简捷明快,与杜诗比,就少了含蓄。刘子翚这首诗在写作手法上则与温庭筠《弹筝人》更接近,温诗云:“天宝年中事玉皇,曾将新曲教宁王。钿蝉金雁皆零落,一曲伊州泪万行。”在结构、布局及内容命意上,二诗都有相同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