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经旬不见谢宣城,小楷乌丝寄远情。
黄篾楼高春梦破,绿罗衣薄暮寒生。
鹤临沙渚鸥俱浴,花落江泥燕与争。
亦欲雨蓑摇短楫,西湖新水荡空明。
猜你喜欢
十二城楼面面开,登高送远兴悠哉。玉虹万丈横银海,白雁千行下弩台。
漂泊自怜能赋客,艰难谁识济川才。长江不作东南限,拱北楼头画角哀。
上相深求治,明公独爱民。三江不用武,两郡且行春。
陇麦连村好,池秧得雨频。数州飘泊者,来此避风尘。
淮楚纷纷际,谁怜老逸民。一为吴郡客,三见洞庭春。
世路间关久,侯门接纳频。麻衣犹似雪,不敢涴缁尘。
军容基祸庙谋疏,尚记文登遣使初。
只道大功随指顾,至今遗种费诛锄。
还朝不遣参麟笔,寓直空闻上石渠。
剩办杀青君记取,龙庭焚尽始成书。
苜(mù)蓿(xù)峰边逢立春,胡芦河上泪沾巾。
闺中只是空相忆,不见沙场愁杀人。
苜蓿峰边春天又已来临,胡芦河上不由泪下沾巾。
你在闺中只能空作思念,怎知沙场愁极出征之人!
参考资料:
1、高光复.高适岑参诗译释:黑龙江人民出版社,1984:249-251
2、刘开扬.岑参诗选:四川文艺出版社,1986:56
苜蓿峰:玉门关外之山。峰,一作“烽”。立春:节气名。胡芦河:说法不一,似指甘肃省西部玉门关外的疏勒河。
闺中:指岑参妻子。杀:同“煞”,极甚之义。
这首诗实际上是写给亲人的一封书信,表达自己的思念,也安慰妻子的思念。
诗的前两句照应题目“题苜蓿峰”从首宿峰写起。春天又来到苜蓿峰、胡芦河上。眼望边地景物,诗人不由泪下沾巾。开始就点出边地、点出季节。“逢”,实则是“又逢”,这就强调了置身边塞已非一日。“苜蓿峰”、“胡芦河”说的都是边地,上下两句以互文句式作反复说明,不仅点明地点,而且它们本身又是异地景物,从而强调了与“家人”相去之远。这一切正是触动诗人感情的契机。“泪沾巾”这一形象性的活动便概括了此时此地诗人的心情。至于“泪沾巾”的原因,则由下两句来具体写。格调是沉重的。
诗的后两句照应题目“寄家人”写自己的思念:妻子在家中是那样思念征人,却只能空然想想而己,她怎会知道沙场之上又是怎样地令人愁肠欲断呢?这里作者没有直接去写自己思念“家人”,却去写“家人”思念自己,而且知道“家人”是在“空思想”。“空”,有徒然之意,即使思念也难以排遣;“空”,又有凭空之意,叫思念也难知沙场征人之苦。表达了诗人对“家人”的深深理解和怜惜,也就衬托了诗人思念之苦,较之一般写家人亿征人更为深切。诗人之所以“愁”,是由于沙场征战之苦,是由于家人思念之苦,“泪沾巾”的原因在这里也就得到了回答。身为征人的诗人理解“家人”,同时也希望“家人”理解征人,慰藉之意,关切之情,自在其中。
全诗语言朴质自然,感情真挚深切,格调苍凉沉重,先从自己思念“家人”写开去,又从“家人”思念自己写拢来,结构回环,语意深长,很好地传达了诗人愁肠百转的心情。
天把岁华偷换。人把客愁先断。最后饮屠苏,几上杯盘星乱。
更漏迢迢夜半。独倚孤灯吟玩。明日放春风,吹送五云楼畔。
支公肯与世相违,故结高堂在翠微。青菜漫随流水去,黄彪时逐暮云归。
乔林挂月猿来啸,幽草生风鸟自飞。八万妙门能测度,个中独露祖师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