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十室称忠信。
观过必党里。
猜你喜欢
老人七十仍沽酒,千壶百瓮花门口。
道傍榆(yú)荚(jiá)巧似钱,摘来沽(gū)酒君肯否。
这位老人家七十岁了仍然在卖酒,将上千个酒壶和酒瓮摆放在在花门楼口。
道路旁的榆荚看起来也很像一串串铜钱,我摘下来用它买酒您可卖否?
参考资料:
1、张国举主编.唐诗精华注译评.长春:长春出版社,2009.12:354.
沽:买或卖。首句的“沽”是卖的意思,末句的“沽”是买的意思。花门:即花门楼,凉州(今甘肃武威)馆舍名。花门口:指花门楼口。
榆荚:榆树的果实。春天榆树枝条间生榆荚,形状似钱而小,色白成串,俗称榆钱。
这是一首别具一格的生活抒情小诗。公元751年(唐玄宗天宝十载)旧历三月,安西节度使高仙芝调任河西节度使。在安西(今新疆库车)节度幕府盘桓了近两年之久的岑参,和其他幕僚一道跟随高仙芝来到春光初临的凉州城中。在经历了漫漫瀚海的辛苦旅程之后,诗人蓦然领略了道旁榆钱初绽的春色和亲见老人安然沽酒待客的诱人场面,他就在酒店小驻片刻,让醉人的酒香驱散旅途的疲劳,并欣赏这动人的春光。
诗的开头两句纯用白描手法,从花门楼前酒店落笔,如实写出老翁待客、美酒飘香的情景,堪称是盛唐时代千里河西的一幅生动感人的风俗画,字里行间烘托出边塞安定、闾阎不惊的时代气氛,为下文点明“戏问”的诗题作了铺垫。三四两句诗人不是索然寡味地实写付钱沽酒的过程,而是在偶见春色的刹那之间,立即从榆荚形似钱币的外在特征上抓住了动人的诗意,用轻松、诙谐的语调戏问了那位当罏沽酒的七旬老翁:“老人家,摘下一串白灿灿的榆钱来买您的美酒,您肯不肯呀?”诗人丰富的想象,把生活化成了诗,读者可从中充分感受到盛唐时代人们乐观、开阔的胸襟。
这首诗用口语化的诗歌语言,写眼前景物,人物音容笑貌栩栩如生,格调诙谐、幽默。诗人为凉州早春景物所激动、陶醉其中的心情,像一股涓涓细流,回荡在字里行间。在写法上,朴素的白描和生动的想象相结合,在虚实相映中显示出既平凡而又亲切的情趣。此诗语言富有平实中见奇峭的韵味,给全诗带来了既轻灵跳脱又幽默诙谐的魅力。
忆昔胡尘暗蓟门,六军如云集阙下。天子授钺临轩槛,宜阳王公其人者。
风流旧出城朔方,简在新除大司马。是时将帅实跋扈,倾耳履声入北斗。
引经答诏动称意,草檄提兵常在手。帝力自堪制阃外,股肱佐命吾何有。
一从诛乱朝廷清,四海亦重尚书名。看君少年青琐客,汉家今得韦玄成。
袖里弹章百不避,囊中谏疏垂欲行。主恩三晋持节使,上党诸侯带砺功。
泛槎春度浊漳水,设醴夜宴虒祁宫。归米炼石补造化,论思庭诤才何雄。
故旧书来报我知,二郎今亦上云梯。文章白玉阶前献,姓氏黄金榜上题。
移孝要从今日始,立心当与古人齐。天恩世世何能报,但祝皇明亿万期。
笼葱翠玉擅风标,白石清泉伴寂寥。安得伶伦裁凤管,五云深处和箫韶。
单提一字赵州无,三尺吹毛也不如。
万别千差齐斩断,白云不敢犯清虚。
尚忆谭家马,骄嘶紫塞中。王庭愁汉月,边羽快秋风。
一战人谁得,孤城地已空。不知麟阁上,寂寞渐谁功。